3)第六百七十九章:大封群臣_召唤之天下归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号。”邓昇说道。

  “喏!”邓灏高兴道,封赏名单由他与三省六部协商拟定,这就是给了自己一个收拢人心的机会。

  “皇祖父,孙臣有话说!”这时,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邓桓开口说道:“孙臣以为单单是封赏并不足以提现功勋之功绩以及朝廷对有功之臣的看重。”

  “哦?那不知桓儿你有何建议?”邓昇笑着看向邓桓,自从邓桓被立为皇太孙,准许到三省六部行走之后,邓昇每一次在紫宸殿议事,都会将邓桓带上的,只不过每一次邓桓都只是在做一个忠实的聆听者,很少会发表自己的意见的。

  邓桓说道:“皇祖父,正所谓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文武从政参军除了希望定国安邦、实现一身抱负之外,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封妻荫子、名垂青史,而爵位、食邑也只是给了功臣们地位与财富罢了,像凌霄阁二十八功臣中,礼王蔡封、定王黄标、信王李天虎、永王苏弘、阳王程昱,虽以亡故多年,但是因其名列凌霄阁之缘故,其事迹,时至今日都还为人津津乐道。”

  “那桓儿你以为该如何做方能让天下百姓记住这些功臣的事迹呢?”邓昇问道。

  对于邓桓的说法,邓昇觉得很是在理,别的不说,就说黄标、蔡封、李天虎几人,为什么在死后几十年仍有人怀念呢?要知道邓国立国三百载,其中出现过的丞相、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不知凡几,能力比蔡封、黄标、李天虎等人强的也不在少数,而就是因为蔡封、黄标、李天虎几人进入了凌霄阁,受百姓尊崇,方让几人的事迹得以流传于世,而其他的,与三人身份地位等同也只是能够在史册中找到只言片语罢了。

  邓桓想了想,说道:“孙臣曾听齐王叔说过,关中前汉开国之时,有萧何、曹参两位名相,然数百年过去了,关中前汉遗民还能记得萧何,却鲜有人知道曹参,孙臣以为,萧何之所以能够被前汉遗民谨记,皆因其曾被汉王刘邦称为开汉三杰,故而,孙臣以为,对一些功勋极大、资历深厚、才德兼备之功臣,可以效仿开汉三杰。”

  邓昇闻言,对此很是赞同,在后世,基本每一个皇朝都会有一批这样的功臣,比如汉初三杰、麒麟阁十一功臣,东汉二十八星宿、三国的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和四英将,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明朝的淮西二十四将,就连共和国都有十大元帅,这些人就算是过去了无数年,也能够被人铭记的。

  而这个时空,虽然没有汉初三杰,但是当年刘邦还是评出了开汉三杰,那就是萧何、陈平、张良,至于韩信,虽然对汉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但是因为后来独立建国,被汉人视为叛逆,排除在外。

  “好,桓儿,此事便交于你,你为大邓挑选出一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