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章 第一百三六章_[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待验证,陈梦球以多组马铃薯种植,尝试不同种类的天然化肥比例搭配浇灌,以去年十月播种而下,至今为止三月余,马铃薯已到结薯期,对比之下,以普通粪肥浇灌之薯一藤约三至四薯,多着五薯,而以新肥浇灌之下,最多可结成七薯。其中以鸟兽与鱼骨粉混合酵成的‘天然化肥’使薯苗吸收、成长更快,吃饱喝足,比人畜之粪所结更多,因此陈梦球推论,此类‘天然化肥’有增加产量的效果。然一切都有待验证,另有玉米、番薯、麦、菽、黍、稷等作物,也纳入试验之中。另陈梦球请奏设立新研究项目,改良捣种、嫁接杂交稻谷,用以研究更高粮食产量。因京城土壤不如几大产粮地适宜种粮,待研究成果初有效后,请奏皇上派人分别前往江浙、四川、湖广等几大产粮地进行试种。”

  至于为何要将酵后的鸟粪与鱼骨粉称呼为“天然化肥”,这是太子殿下说的,陈梦球也就那么写了。

  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朝廷政务最重要的话题之一,陈梦球只是一介举人,身上没有一官半职,却已可以上奏,谁都知道那研究所是太子殿下捣鼓出来的,可他偏偏弄出了成效。

  之前的昆虫研究犹如小打小闹,自黑水虻的养殖在郊外几座垃圾场有了规模,每日都有拉着腐烂瓜果蔬菜、臭鱼烂虾的马车趁着夜色运出城外,街道之中的环境以肉眼可见干净起来。

  粮食研究一出,从肥料,到粮种,都在展示着研究所对于大清未来发展的重要地位,令人再也不小瞧它的能量。

  康熙重农,在他看来,百姓饱腹,则天下可安,天下安,则帝位安。

  之前胤礽让人研究虫子,挑战了一下康熙对于新奇事物的容忍度,放弃了推广小强,转而养殖黑水虻,竟还能在处理垃圾之余创造收益,京城的药材铺中有不少高价收购黑水虻幼虫作药材,可惜幼虫鲜少有人卖,唯有死掉的老虫尸体,成了那鸡鸭鱼的饲料。

  现在研究所突然搞了一出化肥,又提出粮种改良,可真正是戳到康熙心坎上了。

  这才是国家大事,这才是正经事啊!

  帝王对研究粮种之事看中,更是提出:“研究所虽是太子所设,其研究耗财皆出自太子,而今其已经证明对国之重事的作用,日后研究所需之财,皆出自户部。”

  户部尚书梁清標:“……”

  户部另一位满人尚书伊桑阿:“……”

  伊桑阿:谁还不知道谁?这研究所的钱之前掏的就是皇上私库!

  兵部尚书杭艾率先捧起了康熙:“皇上圣明。”

  其余朝臣也跟着一一附和。

  梁清標与伊桑阿对视一眼,两位户部尚书皆有苦难言。

  户部掌管钱与梁,还管各地的田地、户籍、赋税、俸饷。

  从太医院提出要广大招募医者进行培养并且为大夫分等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