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9章 第二百六九章_[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胤礽花了好大的力气,才将汗阿玛走后堆积起来的一堆事务整理地有模有样。

  与此同时,原先教导胤礽的太傅们也一个个展现出了他们的力量,康熙临去前将张英安排在了礼部,熊赐履担任吏部尚书,李光地因母亲患病而辞去官职,回归后做了兵部侍郎。看上去是被降职了,实则还有再次官复原职的可能。

  这也是纳兰明珠等臣没有继续打压李光地的原因,到底是教导过太子的,算是太子人脉,皇上要削,也不会去盯着太子的人削,毕竟皇上现在还嫌弃太子的人手过少,希望他能够在他不在京城的几个月多培养点人。

  确实培养了,不是皇上想象中的拉拢人心,给个棒子再给个甜枣地收服于人,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仿佛自己就是个无情的政务处理机,拉着大伙儿加班,加班,加班……

  太子那看人的眼神可准了,人家王鹭刚从地方上升迁入京,坐在财务部的位置上屁股都还没坐热呢,就把陈廷敬请走了,而原先财务部之活全部落在了王鹭头上。

  刚从地方升迁入京的王鹭还是个不懂京城形势的小可怜,他一脸懵逼地接过财务部重任,诚惶诚恐被委以重任,唯恐出错,处处都做到认真。

  原闽浙总督升迁而来的能是等闲人士?工作态度一认真,那做出来的成果陈廷敬都要夸奖他能干。

  至于陈廷敬,被拉来成了王熙手底下的帮手,担任王熙的秘书,如此胤礽原先计算的一个半宰大毛驴,一下子就变成了两个半。

  吴正治退休前与王熙一同看中的好苗子陈廷敬来了,王熙还不认真带着吗?

  没多久,康熙与胤礽之间的回信也已经到达了,帝王在信中赞扬了胤礽将京城政务维持地很好,并要求胤礽请调更多粮草与兵器支援前线,并且要求将李光地提拔为新的兵部汉尚书。

  李光地是胤礽的太子太傅,他一升职,岂不代表着太子势力实力大涨?

  战事最是耗粮草,大清之粮草库存已经尽量运送前往前线了,兵器库存量也随着支援在逐渐减少。

  胤礽将这事呈递至各部院,又写下回信,禀告这些日子以来的政务处理。又一次询问康熙:各国将派使臣前往大清来觐见汗阿玛,英格兰使臣预见约有两个月后到达我国之沿海,儿臣预测,若是法兰西国王听闻此事,也定会再次派遣使臣前来,而葡萄牙、荷兰等不甘示弱。

  此外,朝臣有臣子上奏弹劾,曰:朝鲜王国使臣上书时未避讳儿臣之名讳,应给予警告及严惩,儿臣并未觉得此事有何大不了,然礼部官员一致因此事而上书,认为此并非仅仅事关儿臣,而是朝鲜王朝不敬我大清皇太子,不畏我国之威所致,他们请儿臣严厉惩治朝鲜使臣。此事,恐怕还需要汗阿玛来定夺。

  哪有太子因为附属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