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章 今日,升堂!_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后,朱棣一脸漆黑。

  “整整半个月日了,郭安这小子还在绕着宛平县治下各个甲里晃悠,对本王要求开垦的一万顷良田置之不理,他到底还想不想当这个知县?”

  “殿下,这郭安胆敢将殿下之令置于脑后,确实有些可恶。末将这就带人,去将那郭安给拿来,让他给殿下一个说法!”

  李旺拱手请缨。

  朱棣瞪了一眼下方的李旺,便看向一旁的大和尚,“不知法师可猜出,郭安这么多做,意欲何为?”

  听此,道衍眉头微皱,下意识的捋了捋胡须,沉吟片刻后,便朝着朱棣拱手。

  “回禀殿下,和尚猜测,这位郭知县此举应是为了对宛平县各里各甲都了如指掌。至于这么久都没有任何动静,还应是为了等朝廷将宛平县各个官职都补齐!”

  “宛平县的那些官吏都还未补齐?”朱棣扭头看向下方的李旺。

  李旺连忙回道:“回禀殿下,不止宛平县衙门的县丞与主薄没有补齐,甚至就连大兴县、密云县、怀柔县,通州这些州县的一些知县知州,都还未补齐!”

  “吏部是干什么吃的,这么久了,怎么连北平府内这些州县的亲民之官都补齐不了?”朱棣大怒。

  李旺犹豫了下,还是回道:“殿下,小人听说,好像那因为前不久的郭桓案,让很多生员与官员觉得朝廷出事不公,滥杀无辜,另外一些则都害怕当官。

  因此,这么多日下来,不仅北平府的官员空缺没补齐,甚至就连京师内很多官位都没补全!”

  朱棣神情更是暴怒,“他们好大的胆子,敢对父皇生出不满来?”

  “阿弥陀佛!”

  一旁,道衍大和尚也是忍不住闭住眼睛,低念佛号!

  “哼,不管别的地方如何,北平府不仅是本王的藩国,还肩负着抗击北元鞑子,供应数十万北军重任,不能有任何耽搁。

  明日,朱相国再次给那北平布政使司传本王之令,不论如何,必须要在一个月内,先将北平府各州县的知州知县给补足。”朱棣冷声说道。

  “是,殿下!”

  朱复急忙应道。

  ……

  同时。

  在整个北平府中,关于很多生员不愿当官,官吏不愿升迁的流言,也传了开来。

  这一天,郭安则是带着郭二牛来到县衙,宁德有与齐农等六房书吏早已等候。

  虽然他们不理解这位郭县尊为何要那般自虐,天天不顾风吹雨淋的往城外跑。但是,长久下来,他们也都喜欢上这位郭县尊的行事。

  县尊天天只顾着往外跑,一连几天都不会过问县衙政务。

  那么只要等到这位县尊出城而去,整个县衙内,便完全由着他们做主。

  只是,让县衙内一众吏役疑惑的,这位县尊一大早点完卯之后,竟然没有任何喊叫他们六房出城的意思。

  还没等六房书吏上前询问,便听到一声令他们既陌生又有些熟悉的话语。

  “今日,升堂!”

  “升堂?”

  所有吏役都是一愣,随即满脸惊愕。

  接着,想起什么,便是大惊失色。

  大明所有知县知州,基本上都要升早中晚三堂,这便是大明知县知州的主要工作。

  早堂是卯时到辰时,这个时候,治下的一众粮长、里长、甲长都要按照地位依次站在廊沿下方两侧,向知县知州禀报事宜。

  中堂,则是中午巳时到未时,主要是知州知县问理词讼,办理公务!

  晚堂,是申时至酉时,知州知县还是清理词讼,审录狱囚,然后总结一天的公务,完事之后就可以击鼓散堂!

  但是,郭安自从上任知县以来,每天点完卯之后,便是带着六房吏役,去往甲里乡村四处转悠,根本不会升堂。

  于是,在郭安的影响下,这几日那些甲长、里长、粮长们,都习惯在各家田地中,等候这位郭知县!

  ……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