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二章 琉璃厂之纪晓岚_神豪之快乐的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纪晓岚还没复官,穿着也平常,掌柜的和徒弟们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只是客气地随他挑书。他随意选了几本后便坐下休息,拿出大烟袋,边抽烟边和掌柜闲聊:“前几年,有位进士李文藻来你们这儿买书,买走一本《gd新语》后就升为桂林府同知。可见你们这卖的书还真能给人带来点好运。”掌柜的回答:“上我们这儿买书的文人学士不少,有不少人做了官。但我们还是照常卖我们的书,靠卖书财的人并不多。”

  纪晓岚有意要显摆一下身份:“我这个买书人的钱也不多,选了几部书,身上带的钱恐怕不够,我给你们写个欠条行不行?”掌柜的很客气:“书您只管拿走,什么时候您方便再把书钱给我们带过来。”纪晓岚说:“我不给你们写欠条,想写几个字,给你们留个记号;给我找张大纸、拿一支大笔来。”

  掌柜的照他的意思准备着,并叫来徒弟研墨。纪晓岚吩咐,只准往外一个方向研,不许正反来回磨,小徒弟细心照办。墨研好了,纪放下烟袋,拿起大笔豪放一挥,“声遥堂”三个大字一气呵成,笔酣墨饱,十分气派。他又换了支小号笔,用行楷落款:“纪晓岚”。

  掌柜的一见,先惊后喜,连忙作揖致谢:“不知纪夫子大驾光临,实在慢待、慢待了,请多包涵。”掌柜的赶紧找琉璃厂的刻匾名匠,制作了一块黑漆底金字的牌匾,并悄悄摘下原匾,择吉日敲锣打鼓放鞭炮,挂上纪昀题写的新匾,轰动了琉璃厂。

  不久,纪晓岚起复又升官,乾隆三十八年还当上了《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悬挂着纪晓岚题写的匾额的声遥堂生意非常好,兴盛一时。琉璃厂的书业、古玩业、南纸业都随之繁荣起来,文化街的雏形也逐渐形成……

  清朝,汉族的官员大多居住在琉璃厂以西的宣武门外,各地赶考举子居住的会馆也都在附近。他们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琉璃厂也就成为了当时京城最大的书市。

  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各地书贾更是纷纷在此设摊、建店,出售大量藏书,促进了琉璃厂文化街的展。到光绪二年时,书店展到27o多家。民国初年,经营文化商品的店铺及其作坊近2oo家,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一条文化街。

  198o年,国家对古老陈旧的六里长街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扩建,于1984年竣工。建成59幢古朴典雅,富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店铺,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融图书、玉石、陶瓷、雕刻、铜器、字画、文房四宝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化艺术品集散地和古都风貌游览区。

  自2oo2年起,每年农历春节初一至初六,又恢复了“厂甸民俗文化庙会“。主要展示燕京文化、宣南文化、重温百姓乐事,展现时代风采,再现古都神韵。

  庙会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以开放式的“赶大集“为特色,由文艺演出、花会游行、工艺展示、餐饮服务、观光购物、娱乐游艺等形式组成,成为华夏春节期间最为热闹、火爆的去处。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