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59章 事很麻烦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的皇陵皆是攒宫,工程量小的多。

  当年为了向臣民表达收复中原的决心,皇室把南宋皇宫称为“行在”,绍兴宋陵称为“攒宫”。皇宫是暂住的,陵寝也是暂时的。虽然南宋的几位皇帝很快就丧失了收复中原的决心,但是作为一种必要的政治姿态,行在和攒宫的称呼却从未改变。皇帝下葬时,也要求进行“薄葬”,以便有朝一日北返中原。

  为了体现“薄葬”,攒宫会在局部布局中表现出刻意的“简单”,但这也只是在非常奢华的尺度下表现出来的“简单”。北宋时,为了体现皇家尊荣,皇帝下葬后,墓上会垒砌华丽的陵台。而南宋时,因为是攒宫,临时的建筑,所以南宋皇陵造的比较简单,虽然也有“上宫”和“下宫”,规制却不能与巩义皇陵相比。

  赵昺当年的收复江南之战,就是从保卫皇陵开始的,而当他们赶到陵区时,已经有陵墓被杨琏真迦掘开,因此他得以看到真相。方便后人“起棺搬家”,只在浅土上盖起略显简单的“皇堂”,皇帝的灵柩会被安放在距离地面很浅的位置,竟然没有古代帝王陵寝必设的核心建筑——地宫。

  其实,皇堂也就是所谓的地宫,其一点也不豪华,不过是石质墓穴,棺置其中,即所谓石藏。实际就是一种大的“石棺罩”。相应地,没有地宫也就没有墓道,所以南宋的攒宫与民间富贵人家做墓并无太多区别,甚至有所不及,那工程量也就小了许多。

  出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陵寝选址的问题。依照惯例由朝廷选择精通风水堪舆的大臣为按行使,由其先行勘察陵址,将结果报告给皇帝,并附上地图,之后皇帝会派遣官员覆按,如皇帝对于覆按结果无异议,建造陵寝地点就正式确立。

  这项工作,赵昺早在两年前就遣人进行了先期勘察,也选了几个地方,但是杨太后不太满意,加之形势并不明朗,便没有了下文,这次他就想就祭陵之机亲自来看一看。而选择应节严等几个老臣随扈,除了表彰其为复国做出的功绩外,也有帮助堪址之意。

  来到这个世界,赵昺的固有观念被颠覆不少,在前世他以为看风水的都是江湖骗子,但是在古代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许多儒者皆有涉猎,有的还是其中的大家,如已经作古的江万载就是其中高手。应节严、徐宗仁、陈仲微、刘黻等人皆是儒学大家,但或精通地理、或精通历史、或通晓礼仪,对杂学也有涉及,正可让他们帮着参谋一下。

  而皇陵选址困难也是因为客观原因,绍兴陵区太小了。也就是说,南宋皇陵地址的选择,从一开始就没有长远规划,第一位葬入陵区的哲宗孟皇后,卒于绍兴元年四月庚辰,当年六月壬午,就在会稽宝山南麓皇陵下葬,整个时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