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98章 收紧枷锁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胜利。在古代指挥活动同样遵循“侦查——通信——决策——通信”这个流程,所以想要进行成功的指挥,便需要实时了解战场情况和及时将命令下达。换言之就是指挥者要拥有足够的战场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能力。

  在古代通信设施落后,缺乏侦测手段的情况下,主要都是依靠轻骑兵来完成的。他们进行侦查活动,将侦查到的情况回报,主帅根据侦查到的情况得出下一步应当采取何种行动的判断,再派遣轻骑兵传达命令给分散在各地的军队,各支军队再根据命令进行相关的行动。

  在这一过程中,轻骑兵能否侦察到足够多的情报并将其送达主帅和将主帅命令及时送达各军,成为了己方能否占据主动的重要因素。而需要注意的是,骑兵在传递信息时,往往还要穿越大片的弱控制地区,这些地区因为缺乏双方的军事存在,会成为双方轻骑兵交战的战场。

  在这一战场中,双方争夺的是战场信息的主导权。哪一方能在混战中获得上风,哪一方侦查到的情况和传递的军令便能及时送到。反之,则不仅因为侦查情报反馈不畅而成为了聋子瞎子,还可能会因为命令传达不畅而使大军陷入瘫痪。

  显然骑兵强势的一方不仅在这方面拥有优势,较多一方的军队可以获知更多的情报。并且可以摧毁对方的信息获取与传递能力。在蒙古西征的过程中就利用其数量众多的轻骑兵进行频繁的侦查,令欧洲各国军队的一举一动都在蒙古军的掌控中,结果就是蒙古军队总能了解到敌方的弱点与软肋,从而向敌军发起致命的攻击。

  早在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就发现骑兵有“十利”,其中“遮其粮食,绝其军道”“败其津关,发其桥梁”。指的便是骑兵可以破坏敌军物资运输的通道和毁坏重要的桥梁道路,从而获取战场交通的主导权。

  从古至今,能令一支军队维持作战状态所需要的物资从来都是天文数字。这些物资因为规模庞大,军队不可能自行携带,所以往往采取由后方组织专门的运输队,以及由军队组织专门的小部队在战场周围搜集物资两种方式。

  但这两种方式都有其明显的弱点:专门的运输队为了将尽可能多的粮食运到前线,自身不可能再随行大军护卫,因此在遭到袭击时往往没有应对的能力;小部队因为规模小、人数少,力分则弱,战斗力低下也是其主要缺点。

  因此,一旦一支略有规模的骑兵部队凭借其极强的机动力搜索到运输队或搜集物资的小部队,往往都是凶多吉少。所以敌方拥有大量的骑兵,夺取了交通主导权,不仅行军道路和桥梁经常被敌军毁坏,无论是后方的物资还是前线搜集的物资,因为敌军骑兵的拦截,都很难被送到己方军队的手中。

  如此导致宋军的各个骑兵师除了担任对大队侧翼掩护外,也抽调大量精锐编成小队与敌游骑展开侦察与反侦察、袭扰与反袭扰作战,而这种小规模的战斗更加残酷,往往是以一方被杀尽才能结束……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