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01章 只知其一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乳、食羊肉及围猎所得外,手工业品极端缺乏,需要对外交换以满足其生活需要,蒙古贵族还需要一些奢侈品如织金衣料等。而早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以前,已有不少中亚的回回商人来到大漠南北各地做买卖。

  随着蒙古军队的几次“西征”,西域、中亚的广大地区都被纳入版图。因此,有更多的西域色目商人来到东方经商。当时的蒙古贵族还不懂得如何“巧妙地”剥削定居人民,而色目商人凭着“能知城子的体例、道理之故”,顺理成章地充当了他们搜括财富的帮手。

  大蒙古国与色目商人搭起的草台班子,他们开始参与管理经济事务。中国传统讲究“重本抑末”。商人没有政治地位,工商业也不受重视。但蒙元的情况就不一样,色目商人当了家,商业税变得相当发达。

  元朝的商业税税率是多少呢?三十分取一。这个税率比之现代社会都要低得多,当然其中不乏有色目人的私心在其中。但将税收制度标准化、规范化,使地方官员无法盘剥压榨商人,自然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谷/span另一方面,当时还规定,商人必须按月纳税,然后才可以进入城乡市场进行贸易。如果没有纳税凭证,或不出示凭证则为匿税。如匿税“物资一半没官”。为了打击偷漏税行为,又规定“于没官物内一半付告人充赏”。如此蒙古人的商税收入自然是非常可观的,大家都受益也其乐融融。

  但蒙古人的理财观念并没有因为色目人的参与而长进多少,在他们从金人手中夺取了华北大片土地后,统治集团里还有人认为,汉人对于国家没有什么用处,主张把农民赶走,把土地改为牧场。

  如果这样蛮干,势必严重破坏中原的社会经济,也势必迫使农民起来反抗。幸好耶律楚材及时打消了这个愚蠢的主意,他向窝阔台建议,汉人不是没有用处,只要征收地税、商税以及盐、铁、酒等税,每年可以收入白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粮食四十多万石,足够供给军费。

  不过即便如此蒙古统治者依然是只重视从中原农耕地区搜刮劳力和钱财,对汉地本身的治理反而有所轻视,从而出现所谓“汉地不治”的局面。但毕竟有了制度,照章征税即可。而这时色目商人再次参与对汉地管理之中,而“扑买”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什么是“扑买”呢?其实就是朝廷不设征管人员、由商人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对一个地区或税种进行承包,预先向国家支付一定的钱财,来取得征税的权力。少收赔补,多收留成。西域商人刘忽笃马等人第一次向窝阔台提出包税的请求,想用一百四十万两白银包买全国课税。

  于是在色目商人奥都剌合蛮,再次向窝阔台提出了包买天下税收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