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 37 章 立冬_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红光温柔地照亮了四周,这个夜晚好像有了灯火的温度,暖了人心。

  李小寒一阵恍惚。

  前世也是这样,每到传统节日的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挂上红灯笼,贴上窗花,红彤彤。

  爸爸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人,妈妈有时候会说,也不是每一个节日都是过年,怎么都搞得像过年一样。

  爸爸则会反驳,因为我们过的是生活,记住的是这些重要时刻,而不是节日。

  后来,大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去地质考察,遇上了泥石流,双双遇难。

  最后的那一条短信,“晓涵啊,爸爸妈妈爱你。答应爸妈,要好好生活哦!”成了最后的告别与叮咛。

  自己也的确是好好活着的,只是后来再没有人一起庆祝与纪念生活。

  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梦蝶庄周?是李小寒还是李晓涵?

  “怎么样?正了没有?”李贤东问。

  “正了,很好看。”李小寒大声笑着回答。

  要好好生活啊。

  “来吃饭了。”

  晚饭王氏煮了精白米饭,炖了鲜蘑鸡汤,焖了排骨,蒸了腊肉,烧了鱼,炒了青菜,三人团团坐到饭桌上。

  “爹,娘,今年是咱们家第一次一起过节,我以茶代酒,祝咱们家的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李小寒端起一杯茶,笑吟吟的站起来,对着李贤东和王氏一举示意,翻手一饮而尽。

  “好!好!越来越好,越来越好。”

  李贤东脸涨红,眼里带着激动,硬是把一杯茶,喝出酒的姿势。

  而王氏则含笑不语,看着这两父女,默默给他们夹了一块排骨。

  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十五号,原来约定的打井师傅还没到,但是村里人到了。

  原来大家听说李贤东想出来一个又方便又安全的摘果子器,便纷纷前来看热闹。

  刚过立冬,大家也不好意思空着手过来,再说这十来天,平山村的人或多或少的都因为杜仲发了一笔。这宽裕的,便拎着一包城里买的点心过来了,不甚宽裕自己都省着的,便拿着自家的几个果子过来。

  呼啦啦的一群人,围着李贤东看那摘果子器竹筒子。

  “这东西怎么用啊?”

  “就是举着竹竿用竹筒对准那果子套住,用力一扭,果子便落在那竹筒子里了。”

  这东西的原理实在简单,有那聪明机灵的,不到片刻便理解了,那略显粗苯的想不清那原理,但感觉也是可行的。

  再说,想不明也没有关系,这竹筒子看起来就简单,略微看多几眼心里琢磨多几下,他们这些常年编簸箕、竹筐、背篓的人,很快就能琢磨着编出来。编出来之后,试一试就什么都明白了。

  只是,这是李贤东先想出来的东西,这么不声不响就学了过去,终究是不地道。

  一时之间,倒是有几分难开口。

  今日跟李贤东交好的李德有、李信和等人又没有来,论辈分、论交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