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5、书院考试(三)_三国之霸王孙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午的考试还是在早上的位置继续进行,

  案几上依旧贴着小纸条,写着姓名和籍贯,桌上摆着五张纸,士子自备笔墨砚台和镇纸,

  有的富贵公子哥,不习惯地上摆着的简陋蒲团,因此下午倒是带上了自己的精致垫子,可惜却被维持考场秩序的士卒给拦住,拒绝让其入内,

  这么做自然是为了防止作弊,虽说这才是第一次考试,不过孙策熟悉历史上的科举,因而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规则,

  当然,这些规则还并不是很完善,

  比如说,糊名的问題,

  说到糊名,就要先搞清楚,孙策举行这次考试的目的,

  孙策的目的,说起來其实倒也很简单,

  一來,拉拢士族和豪强,以取得他们的支持,虽说士族和豪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孙策对其领地的控制,可是沒有他们的支持又是万万不行的,一边拉拢,一边打压,便是孙策采取的措施,

  二來,算是给自己麾下文武的一点福利,这倒是和历史上的门荫制度有些像,虽说要通过考试,不过只要答得不是太难看,那些衙内二代们都会入秣陵书院进学,

  三來,则是博取寒门士子的支持,寒门中并非沒有人才存在,其中优秀的,孙策当然也不会放过,所以说,这次入秣陵书院的名额,还会有极小一部分留给那些寒门士子,

  这是孙策的目的,那么问題來了,

  一旦糊名,如何分辨哪些是士族,哪些是二代,哪些是寒门呢,

  于是乎,面试制度应运而生了,

  后世天朝考公务员还要面试呢,何况是现在,孙策的理由倒也是冠冕堂皇,为了考察士子的言谈举止和容貌礼仪,

  所以,当第一天的文试、第二天的数试、和第三天的武试结束之后,其中的前二百名将会进行面试,

  面试,将会由孙策带领张昭等文武一同进行,

  面试后的前50名,则拥有了进入秣陵书院进学的机会,

  至于那些连前200也沒进入的士族和二代们,孙策也只是爱莫能助了,前200都进不了,这种废物不要也罢,

  至于孙策为何要亲自进行面试,

  一來,是为了给这些人带上一顶“天子门生”的帽子,就像是历史上的殿试一般,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來加强通过者对孙策的忠心,至于有沒有用,对于士族子弟可能效果不大,但是对于二代和寒门士子的作用,恐怕不小,

  二來,孙策也是为了好好激励一下那些二代们,不管是古代的衙内,还是后世的二代,都有不少不学无术之人,若是他们进了面试出丑,自然会给家中长辈丢人,如此一來,文武官员自然会加强对家中子弟的教导,

  却说,当下午的法家典籍考完之后,有一半的士子都面露沮丧,

  沒错,几乎沒有人能想到,孙策竟然会考法家的东西,

  不过,也不是完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