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3章 又省下上千亿_星火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3章又省下上千亿

  几天之后,川崎集团的水谷隼作为碳纤维联合体的代表到达了华夏。

  随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双方便就引进事宜达成了协议。

  当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是华夏主动出让的印度高铁的订单。

  毕竟,在华夏退出之后,川崎重工拥有了更高的议价权,也可以免于恶意竞争的风险。

  这其中获得的潜在利益,要远比“三亿订单”的利益高得多。

  当天晚上,无论是华夏方面,还是岛国方面,都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

  只不过,在这欢乐氛围下掩盖的,一面是巨大的危机,另一面,却是史无前例的机会

  西工大的办公室里,陈念满意地看着手里的合同副本,开口说道:

  “陈教授,你们这次运作的真漂亮!”

  “6条千吨级生产线,其中还有4条大丝束线,未来十年之内,我们的碳纤维材料都不用愁了。”

  陈念这话并非没有依据,在他的印象里,华夏在上一世是知道2017年左右,才建成了第一条48k大丝束千吨级生产线,在那之前,大部分的高强度碳纤维材料都是依靠进口。

  而现在,有了初始的“启动母机”,后续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必将持续加速。

  这可不是一个小市场。

  不提快速发展的航空、高铁事业,光是民用产品,涉及到碳纤维的就不胜枚举。

  汽车、自行车、建筑、各类体育器材.包括钓鱼佬最爱的碳纤维鱼竿,其实都需要强大的产业支持。

  在2006年以前,国内的碳纤维材料进口率达到80%以上,少的可怜的20%也几乎全都是低端产品。

  大量利润流出海外,带来的都是不必要的、纯粹因为“技术代差”而导致的损失

  听到陈念的话,对面的陈果坦然地笑了笑,回答道:

  “我们也没想到会那么顺利,小日子确实是被印度的订单冲昏头脑了,搞的我们都有点犹豫,觉得印度那边的项目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好.”

  “不过,反正事情已经定下,就不用想那么多了。”

  “这次的引进不仅可以解决H-20项目的燃眉之急,在后续,还可以盘活整个产业。”

  “初步估算,我们这次引进可以产生的经济效益应该在百亿人民币以上,省下的外汇就更多了。”

  “以10年为基础,总共节省的金额应该会超千亿。”

  “这些钱,以后就可以投入到更有用的技术部门里去了。”

  陈念点了点头,从陈果的话里,他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东西。

  也许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民众之间,甚至在某些上层决策者看来,搞一些大项目、搞一些决定性的装备,才是推动国家迅速发展的动力。

  但实际上,有个老人说的那句话无比正确:

  治大国如烹小鲜。

  每一勺的调料、每一下翻炒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