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8章 入侵_星火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所有人都去努力思考、努力寻找线索的状态。

  而这些专业程度极高的智囊团成员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在他的话音落下仅仅几秒之后,就有人开口说道:

  “我们需要首先对他们的技术做拆解,搞清楚他们技术的来源。”

  “这艘潜艇设计的前沿技术太多了,浮筏减震、双层抗压船壳、船舶综电、新反应堆、甚至连船体涂层,似乎都与我们以往认知的不同。”

  “其中,综电系统、反应堆技术是有迹可循的,前者在刃海级驱逐舰上就已经应用,并且成为舰载电磁炮的重要支撑。”

  “而后者则是多年实验的结果。”

  “但问题是,其他的技术呢?”

  “那些技术就好像是凭空冒出来的一样,完全没有给我们反应的事件。”

  “当然,也没有任何情报系统,在这些技术出现之前捕捉到蛛丝马迹。”

  说道这里,智囊团成员停顿了片刻。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又联想到了新的东西。

  “.这很奇怪-——包括他们的全氮阴离子盐、金属氢技术。”

  “这两项技术最为典型,作为相对公开化的科研方向,我们对他们的进展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按照此前的测算,他们至少还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形成突破。”

  “但事实是,他们所花费的时间,甚至不到一年.”

  这话一说出口,在场的众人全部陷入了沉默。

  是的,这个问题并不是今天才第一次发现。

  实际上,所有关注着华夏技术进展的人,都关注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在很早之前,曾经有人提出过一个观点,认为华夏内部存在一个单独的、专门承担重点领域研发的部门,但这个观点在民发办出现之后便逐渐失去了关注度。

  或者应该说,大部分人的关注点被有意引导、转移了。

  哪怕此前他们已经获取到了一部分信息,甚至拿到了“星火”这个名字,但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国会仅仅是把星火当做民发办的技术支援部门来看待。

  可现在

  情况似乎更为复杂。

  所以,这个传说中的部门真的存在,并且不仅仅是存在,还持续地发挥着不可思议的作用?

  这个“星火”,它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形势组建起来,又是怎么去运作的?

  鲍勃的眉头紧紧皱起,手指不由自主地轻轻敲击着桌子。

  思索良久之后,他才开口说道:

  “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

  “在过去,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太过自信,甚至大幅削减了情报系统的预算。”

  “我承认,这个错误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与我有关。”

  “但还好,现在还不算太晚。”

  “我们必须搞清楚那些技术的真正来源。”

  “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阻断对方进一步的技术爆炸,延缓他们与我们拉开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