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2章 迟早要还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上一世的自己正在为这一世的自己还债。

  没办法,研究明史,没法不研究李贤此人。

  此人历经宣德,景泰,代宗,英宗,成化五朝四位皇帝。

  之所以要研究他,主要是因为李贤后来做到了阁老首辅。

  研究明史的,如果不研究内阁阁老,那就是笑话了。

  李贤此人,在方唐镜看来,属于天生运气好到爆棚的“天命之子”的时代主角一类人。

  不信?诸位先看看这位名臣的生平履历:

  李贤进士及第之后,便开始一路走红。

  先是授吏部验封主事,然后便开始任考功司主事,文选司郎中。

  看看,都是些什么官位?

  品阶虽不高,却是令各路诸侯都要低头讨好的要职。

  之后便是陪驾英宗北狩,那一次英宗在“土木堡”玩脱了,被也先生擒。

  李贤在这种情况下,被乱军裹挟,居然逃过人生最大的劫难,没死!

  要知道,当时随驾的文官,死者三四成,被俘虏又占了三四成,被乱军所杀又占了一二成,最后可谓十不存一。

  李贤在这种情况下不死,真的只能归结于上天垂怜,运气爆棚了。

  后来就开始了火箭上升模式。

  兵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都是要职中的要职。

  然后就是“夺门之变”,英宗复辟。

  李贤在夺门之变中并没有站队,但由于他之前就是陪英宗在土木堡陷落的臣子,天然就属于从龙之臣。

  看看,是不是大难不死,连老天都要掉下馅饼奖励!

  然后英宗便将其迁翰林学士,再然后便火速提拔进了内阁。

  这又属于特例。

  成祖之后,文官集团便形成一个不成文的惯例,阁臣必须从翰林出身的人里选择。

  李贤本来没有翰林资历,英宗便将之硬塞进翰林院。

  且还是翰林学士,为他入阁铺平了道路。

  这还不算,李贤入阁后,英宗还专门为他又开了一个特例:

  阁臣兼任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人称天官,其重要性不必多说,乃是可以抗衡阁臣的要职。

  可以这么说吧,除了内阁首辅,次辅,其余阁臣权势都要逊吏部尚书一筹。

  所以在大明还有一个不成文的内部规定,吏部尚书不得入内阁。

  但英宗就是为李贤破了这个规矩,可见其在英宗心目中何等份量。

  一直到英宗驾崩之前,仍召李贤委以托孤之事。

  当今成化皇帝即位,立即加封李贤为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加少保。

  最后李贤于成化二年去世,年五十九,追赠光?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极备哀荣。

  李贤为人耿直却官声极好,举贤任能,爱惜人才,开言路,名臣多为其提拔。

  后来史评其人:“国朝自三扬后,相业无如李贤者,其得君最久,亦能展布才华。”

  这样一位开挂般的名臣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