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7章 学历问题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一般都会合称《实录宝训》。

  这两本书要到嘉靖帝十三年的时候才会合二为一,组织重新撰写,形成了新的《明实录》。

  汪直听了,忍不住说道:“禀怀恩公公的话,这位主持会议的方唐镜,实是年未及弱冠,年方十七的翩翩少年郎。”

  之前皇爷这般认为,汪直就想出言,只是皇帝怎么可能出错呢,所以汪直想说又不敢说,一直十分纠结,这下好了,怀恩公公跟着附和,自己有了说话的余地。

  什么?成化皇帝和怀恩公公都是顿了一顿,看向汪直。

  汪直不明就里,他本身文化不高,只是个扫盲班勉强毕业的水平,看到两人的眼神,顿时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这《实录宝训》很难么?

  别人不知道这《实录宝训》的浩如烟海,成化皇帝和怀恩公公可是知道的。

  成化皇帝从小进学,讲官们在教授的四书五经倒不是很多,但《春秋》《资治通鉴》《实录》《宝训》这些却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是让储君明白治国的道理。

  《实录》《宝训》最难,长篇累牍两百多万字的学习,有些经典还要背诵,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

  而怀恩公公乃是内书房的学霸,这些史料是必读必记的,而且优先级更在四书五经之上,毕竟他们没有什么考功名一说,浩瀚的文字实是让人痛不欲生的事情,岂会不知道其中的难处。

  而且怀恩自入司礼监治事以来,也是时常引用里面的典故治事的,此时大有同感。

  成化皇帝和怀恩的判断其实是相当准确的,方唐镜的上一世,在这上面下的功夫差不多也有八年左右。

  不过他学习的是后人重新考订过的《明史》,加上互联网的辅助,内容比《实录宝训》还要准确详细。

  由于考研事关身家前途,所以方唐镜上一世还是颇为用功的,加上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综合起来算,比常人十六七年的功夫还要多一些。

  但放在这一世,别人听到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竟然精通《实录宝训》,实在是惊掉了下巴的一件事。

  “噗嗤”,有人实在忍不住笑了,是梁芳。

  梁芳也是内书房里的高材生,便是他也没有全看过的,只能在讲官的指导下学过一些重要的部份,他实在不信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就能如此精通《实录宝训》。

  于是便带了讥讽的口吻笑道:

  “汪公公可知这《实录宝训》有文字几何?

  没有一百万也有两百万。

  光是《太祖高皇帝实录》就有二百五十七卷。

  其下《太宗文皇帝实录》一百三十卷。

  《仁宗昭皇帝实录》十卷。

  《宣宗章皇帝》一百一十五卷。

  《英宗睿皇帝》三百六十一卷。

  合计八百七十三卷。

  这还是指《实录》,若加上对应的《宝训》,就有一千七百四十六卷。

  就算是一天看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