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5章 两篇范文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声相符合的才是王道。

  “先生过誉,学生愧不敢当……”这话方唐镜倒是说得真心实意,没有半点言不由衷。

  老夫子也冷静了下来,自己有些失态了,对学生赞誉太过,有拔苗助长之嫌,实非好事!

  好在方唐镜看起来不骄不躁,并没有得意之色,实是可造之材。

  方唐镜当然不会有得意之色,夫子夸赞的又不是自己的文章,若真的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怕是要被夫子的唾沫当场淹没。

  第二篇是《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语出自《论语.述而篇》,字面意思是:

  “如果用我,就积极行动,如果不用,就藏起来,只有我与你才能这样啊。”

  老夫子看了题目之后,微微一笑,这题目,有点意思。

  题目很平平无奇,看起来难度也不大,实际上,这却是一道陷阱题。

  先看破题: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老夫子老脸笑成了一朵菊花,摇头晃脑地道:

  “妙哉,此二句明破行藏,暗破惟我与尔。可谓是一剑封喉,正得我八股文章一掴一掌血之真意也。”

  这就是题目的陷阱所在,明里是要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实际上真正要破的题却是“惟我与尔是有夫”这一句。

  但是要破后一句却必须先破前两句,这类题目,往往是考官最爱截搭的类型,极是考校考生慧眼,十分阴险。

  考场论高下,一篇文章的好坏高下,单单是破题就能占了四成。

  接下来只要不出什么忌讳的文字,这篇文章妥妥就能入选了。

  所以方唐镜这两句破题才能得到老夫子的高度评价。

  当然,接下来的内容也是不能忽略的: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此意其托之……

  虽然看起来并无奇峰突起之势,然而平淡之中却带着淡淡的殷殷相切之意,一时间如同高山流水,夫子竟一口气将整篇文章读完。

  掩卷,然后闭目片刻,开卷,又从头到尾再看了一遍。

  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老夫子才说道:“如此文章,你在乡试之时必不可写必不可写!”

  连说了两句“必不可写”。

  方唐镜一惊,莫非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这可是自己精心挑了半天才选出来的。

  方唐镜忙问道:“为何?”

  “老夫读书数十年,如此文章,连老夫都要细读两遍才能理解其中精义,若是乡试之时,考官学问稍一不如,又或倦怠,或粗疏,且遗珠必成定局也!”

  呼!方唐镜长长舒了一口气,原来是装毙用边过猛,难怪老夫子有此担心。

  不得不说,齐老夫子眼光十分毒辣,这篇文章方唐镜选的是清初八股名家韩菼的文章。

  此人是康熙十二年的会元,状元。

  一手八股文章端的是妙笔生花,皇帝曾发上谕嘉奖云:

  “……所撰制义,清雅真正,开风气之先,为艺林楷则。”

  但他在乡试的时候,文章就真真的被刷了下来,宝珠蒙尘。

  也是天命不绝,当时的主考官徐乾学检查遗卷的时候才发现了他的文章,连读三遍,越看越觉得微言大义深不可测,顿时大为赏识,力排众议才取中的他。

  所以齐老夫子也是连看了两遍,终于发出如此感慨。

  不过方唐镜是毫不担心的,他只担心自己的文章能不能达到这篇文章一半的高度。

  状元之材,自己若有一半的文采,中乡试应该不难吧?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