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0章 不聪明人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俺弟弟妹妹一个十二,一个十三,都到了可以干活的年纪,可大老爷不让干活……”

  众人听到这里,都有些不解,怎的就不让干活?

  难道还让他们读书不成?

  虽然说读书也不是不可以,可一般读书都要从五六岁的娃娃抓起。

  十二三岁才开始读书,明显是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年龄,还能有什么成就?

  难道就为了他县太爷的面子,就强迫人读书?

  不知道供养一个读书人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多大的负担么,这么搞法,不是爱人,是害人。

  “县老爷说了,县里设公学,咱们小区所有的适龄儿童必须读书,学费一律全免。

  学费全部由‘救灾扶贫基金会’筹措。

  咱们这批灾民子弟是头一批。

  县太爷说了,读书不分先后,朝闻什么道,晚上那什么‘死可’的,记不住了。

  反正是所有不满十六岁的都要读‘补习班’。

  象我这样的,凡是没满三十的都要读‘扫盲班’。

  也不求咱们能考上秀才举人,主要教识字和算数。

  小师爷说了,能识字就能知道朝廷的法令,写写书信什么的不求人。

  能算数,就不会被人骗,还可以算帐,测量,可有用处了。

  学会了这两门手艺,在县里找个体面活计就容易了。

  比如做个帐房先生,大伙计,仓库管事什么的都能让别人高看一等。

  先说清楚,这‘扫盲班’我大柱可是报了名的。

  晚上开课,免费的,不报白不报。

  就是听说教书的先生挺凶,学不会,罚站,打手掌,老不客气了。

  没办法,谁让这是小师爷订的规矩呢。

  他还说什么‘学会数与法,走遍天下都不怕’。”

  “小区”是个什么玩意,是指某一片区域吧?

  如果每个小区都开设一个公学,这得开多少个公学?花费多少银子?

  不过再想想这些补习班,扫盲班都是一些因陋就简的设施,也就恍然了。

  不过考虑到给这些人读书并不是以科举为目的,只是为了生计考虑,就觉得有点怪怪的。

  似乎并没有“学而优则仕”那么高大上,是不是太市侩务实了?

  可孔圣的有教无类,天下人人有书读的宏愿难道也会有错?不存在的嘛!

  好吧,这也可算是教化的一种了。

  再想到那句“学会数与法,走遍天下都不怕!”,众人又是若有所思。

  不得不说,这句话虽然直白,却是相当有道理。

  若是会算数,当真是走到那里都吃香。

  没办法,帐房先生太少,会算数的读书人里也不多啊。

  会算数,再加上明白了朝廷的法律法规,当真是只要在大明治下,就可以趋利避害了。

  还真是一定意义上的“走遍天下都不怕”,起码不会吃亏。

  这样的口号,可比什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类文绉绉的话更能激发底层百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