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章 古人之风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光易过,转眼又是新的一日。

  这一天的县衙,格外的与众不同。

  大门左右两边拉起了两条巨大的红布横幅。

  左面的红幅大书“热烈欢迎工商界朋友参加灾后重建恳谈会。”

  右面的红幅大书“热烈欢迎士绅名贤参加灾后重建乐捐慈善会。”

  门口站着两批迎客之人。

  一批身着衙门皂服,虽然竭力挤出笑脸,仍是掩不住满脸横肉,显得凶神恶煞。

  另一批则是儒衫纶巾,一水的斯文种子,举止温文儒雅,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这两批人的领头也是泾渭分明的一老一少。

  少的年不及弱冠,也穿着读书人的衣衫,人如玉树临风,正是新任师爷方唐镜,此时他带领的正是衙门三班皂隶,迎接的自然是“工商界朋友”。

  老的年过五旬,一脸褶子,则是县里的教喻,德高望重的齐敬贤老夫子,带领的正是县学诸教员生员,迎接的当然是“本地士绅名贤。”

  一边是恳谈会,一边是慈善会,如此明目张胆的双标区别对待,当然是方唐镜的手笔。

  今天他要做的便是和“工商界的朋友”以及“本地士绅名贤”达成双赢的共识,当然,这个双赢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双赢,而是他方唐镜要赢两次以上。

  时近正午,客人陆续到来,方唐镜便和齐敬贤老夫子热情的招呼客人,再由手下司仪往大堂里面带,这是必须的,两处会所捱得颇近,万一走错就不好了。

  “钱掌柜,咱们又见面了,一看你满面红光,就知道是要发财的相,可喜可贺……”

  “刘东家,久仰久仰,一看你满面红光,就知道是要发财的相,可喜可贺……”

  方唐镜嘴里说着一个字都不愿多改的套话,面上皮笑肉不笑,倒象是人人欠了他三百两银子的架式,哪里有半点可喜可贺的样子?

  众商人却半点不敢怠慢,把持“南北官店”的刘书办出事了,出大事了!就发生在昨天。

  据说下黑手的就是这看起来毛都没长齐,油头粉面的小生。

  刘书办可不仅仅是一个官店掌柜这么简单,他的正职是户房书办,县里的银袋子。

  俗话说流水的官铁打的吏,多少任县令来来去去,刘书办二十多年来一直稳如泰山般盘踞在县衙,实权比之主簿还要大上三分,乃是不折不扣的二县令。

  江泉县里的诸商人谁没在刘书办手下吃过明亏暗亏?那可是个心狠手辣,雁过拔毛的主。

  最重要的是刘书办背靠官府,行事黑过墨斗,众人苦之久矣。

  按理说这样一个渣滓倒台了,众人理应欢呼雀跃才对,可当众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却并无半分喜色。

  不是没有正义感,而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换了一个更狠的上台,之前心照不宣的灰色规则及诸多孝敬又要重来一次,指不定要被敲骨剥髓到什么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