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3章 偶遇文会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界靖魔大帝?”

  “岳王大孝昭天,精忠贯日。愤雪靖康之耻,誓清河溯之膻,当得起这三界靖魔大帝!”老儒赞之。

  “大妙,大妙,自此岳武穆便是我道门靖魔大帝矣!”老道抚须大笑。

  三人此时已走到“岳家军抗金故垒”的半山腰,此处松柏环绕,涛声如浪,仿佛在诉说着那一场“还我河山”的大战,颇令人追古抚今,沧然之气郁郁,一时之间,三人都停了下来。

  恰在此时,听到林中有慷慨之声传出:

  “吾辈读书人读书何用,处庙堂之高则当激浊扬清,处江湖之远亦当经世济用,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不可做皓首穷经之老书虫也。今日诸贤群游牛首,不当只有风花雪月伤春悲秋,亦当有褒忠斥奸,议论时政,针砭时弊之举,方不负......”

  激扬正义,大气磅礴,端的令人激赏,果然,话音一落,便听到众多人的喝彩声,鼓掌声。

  方唐镜三人循着声音走近,便发现有二三十士子席坐于案,各有书童侍候,竟还有数名佳丽于旁另设一席,轻拔丝竹,原来是有人在此地开文会。

  听这些书生口音不一,又都是年纪轻轻,意气风发的样子,想必都是来自各府赶考的名流。

  刚才一席话显得就是坐在主位的一位青年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儒生的理想,很是得到众人的认同,几句话间就鼓起众人心气,叫好者众,气氛热烈。

  当今天下承平已久,对书生的管束也相对宽松,且当今圣上为人讲究一团和气,登基以来还从未有过以言治罪之举,民间也颇为繁盛的时候,书生议论时事也不算什么犯忌之举。

  “现在的年轻人,埋首功名的多,忧心国事者少,这些人倒是颇为难得。”老儒点头。

  “少年人虽说冲动难免,然舍我其谁总是好的,朝廷之中正需此一股清流激浊扬清。”老道亦点头。

  但方唐镜却并不这么看,文人雅集便讲究以文会友,尤其是现在考期在即,更应该以切磋诗文经义为要,针砭时弊还是留待当官的时候再去操心才好,起码也要大考之后再做吧?

  所以刚才那一番话,实在不应该出现在这样一场普通的雅集文会上。

  或者说,这个文会的主题,让方唐镜生出了警惕之心。

  书生谈政治,最成功的便是百多年后的东林、复社。

  尤其在科举方面,复社最为成功,竟能将整个南直隶的科举把持,所取之人,十有七八成皆为复社之人。

  以一社之力把持科举,这是何等恐怖之事。

  虽然这怎么看都只是一个普通的文会,远远达不到复社领袖张复登高一呼,整个南直隶读书人群起响应的高度,但值此乡试在即,偏偏有一个鹤立鸡群般的存在,这就相当令方唐镜警惕了。

  而最令方唐镜不爽的是,这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