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8章 经济之道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竟然是白日招姬!

  公子若经不起诱惑,堕落了怎么办?岂不是大大的糟糕?

  方唐镜哭笑不得,轻轻敲了一下秀娘额角,小声道:“放手,让别人看到成何体统。”

  秀娘悻悻放开手,防贼似的看着方唐镜,直见到他转身才回嗔转喜。

  细细回味,为什么怕别人看到?公子是不是变着法子告诉自己,若是别人看不到就可以……

  眼见秀娘又陷入到胡思乱想模式,方唐镜又给了她一记,“走了,道长和老叔等久了。”

  秀娘如梦初醒,愉快地跟了上去。

  接下来方唐镜与两位老头漫步牛头山,其实多是两位老人在考校他的学问。

  方唐镜两世为人,多出数百年的见识,上一世学的便是这些古历史,这一世又下了苦功,加之前身的记忆融合度颇高,又屈意地往两人感兴趣的话题上交谈,谈吐见识自然是让两位老者满意不已。

  老道突然记起一事,便问道:“小友,先前你曾说过将可以将木梳卖与和尚,和尚无发,要木梳何用?”

  方唐镜略一沉略,说起一小故事道:

  “有两海商运货到南洋,路遇风暴,船沉,两人侥幸被海浪推至一岛国,为当地人所救,两人很快发现,此地人民富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皆着华衣美服,然世代赤足,无一人着鞋。两人大喜,一人返回后装来整船华服,另一人则装来整船的鞋子。试问两位前辈,两商人,谁能发财,谁会亏本?”

  两老沉吟片刻,老道答道:“有所求方有买卖,那华服正是投其所好,卖华服者应发财无疑;反观该国士民不识鞋为何物,正所谓无欲则刚,卖鞋者当亏无疑。”

  方唐镜笑道:

  “非也,华服虽好,然中华衣冠未必与番人习俗相类,番人不喜;

  二来当地盛产华服,市场已经饱和,贸然输入的外来品,不论款式和面料都面临一个适应的过程,要遭受极大的竟争压力,人生地不熟,不知已不知彼,焉能不亏?

  反观鞋子市场,一片空白,不存在先入为主的成见,正是一张白纸好作画,可任由卖鞋者引导民众的消费,随意说得天花乱坠,口吐莲花,又岂能不发财?

  事实上,后来那卖鞋的举家搬到岛国从事鞋子贸易,忙都忙不过来,那卖华服者亏本之后不得不帮着卖鞋才赚回本钱,又两年,岛国人人有鞋穿矣!”

  两老面面相窥,怎么也想不到事情会是这样。

  其实这也很正常,这就是后世的销售观与当今销售观的区别。

  方唐镜又道:“所以问题往往一体两面,一些别人认为绝不可行的路子,换一个角度再看,往往便会豁然开朗。

  具体到将梳子卖与和尚这件事情上。

  别人认为和尚光头,要梳子何用,在我看来,却是大有用处。

  比如我是商人,我会找到主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