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0章 一出好戏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文事方面,对于心心念念子子孙孙千秋万代的太祖高皇帝而言,是极为重试的。

  洪武三十年会试,太祖就钦定了公认学富五车,声名正直廉洁,且已七十八高龄,年迈德勋的翰林学士刘三吾老先生为主考官。

  此老人称“坦坦翁”,正直是朝野出了名的,且为人耿直守礼乃是连太祖皇帝违礼也敢忤逆的存在。

  只说一件事情便可见其为人。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薨,太祖召群臣议立太子,曰:“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听听,又是“似朕”,自古想要换太子的都是这句说辞。

  聪明的大臣听到这句话就应该明白皇上的意思了吧?

  当时皇室诸王多拥重兵,尤以燕王朱棣“节制沿边士马,多有战功,将骄兵悍……威名最盛。”

  所有人都知道燕王觊觎皇位已久,交结内外大臣,党羽无数,因此就算是再头铁的大臣也不敢多嘴。

  唯有刘三吾老先生实在不够聪明,挺身跳了出来作仗马之鸣道:

  “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

  他这番话很有道理,跟三国贾诩劝曹操的“吾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耳”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一通义正词严的大道理搬出来,太祖听后也只能久久不语,最后老泪纵横黯然回宫。

  这才有了后来立故太子之子允炆为皇太孙之事,即后来的建文帝(可惜建文帝终究没有魏文帝的手腕)。

  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刘老先生实在是一个相当令人放心的人选。

  然而放榜之日,最意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无数举子以判卷不公为名,联名到礼部击鼓鸣冤。

  事由也很简单,录取的五十一名贡士竟无一人是北方人,全是南方人,为历科所未见,可称之为“南榜”。

  这是不是考官刘三吾身为南人,照顾南人,搞地域歧视?

  太祖得知后大怒,命待读学士张信,待讲学士戴彝等人阅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当时北方因为经过元明两朝的连年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和经济和文化重心已渐渐南移,此消彼涨,北方士子的整体水平实在是比南方士子要低上一筹。

  张信等人认真复查,再三阅卷之后也只能得出刘三吾判卷无误的结论。

  太祖当然不信南方人个个都是学霸,张信就抽取了一些北人的试卷给太祖看,上面确实是文理不佳,并且有犯禁的地方。

  实在是张信此人愚笨,完全没有政治头脑,他这个结论让事情更加不好办起来,怎么安定北方士子人心?

  难道要公开真相说北方士子比南方士子差么?

  这话官员可以说,皇帝是万万说不得的!

  于是便有“贴心人”适时上奏,告张信等人故意以北人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