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2章 死物活用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少要多少。”方唐镜平静地回答道。

  “有多少要多少?”王恕简直不敢相信。

  “有多少要多少!”方唐镜肯定地回答道。

  王恕虎躯体再震,胡子又扯断了十几根,浑然不知。

  不能怪王恕激动到忘我的地步,这当真是惠及广大百姓的福政。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大明,可没有什么科学,更没有什么化工制碱,全都是土法制碱。

  所谓的土法制碱,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盐碱地里熬制出来的碱水分离提纯,然后晒干,这种方法比较专业,需要专业的作坊。

  另一种就是纯民间土法,用稻草灰草木灰之类的东西过滤出的碱水晒干而成,工艺粗糙,但也相对简单,易上手,农民几乎家家可以制作,不需要什么额外的工具。

  王恕和方唐镜他们只需要收购这些半成品进行深加工,就可以生产出纯度颇高的碱粉。

  王恕现在知道,碱粉这玩意不但肥皂香皂需要,面食也是相当需要,北方地区用量很大,可以说是完全不愁销路的一项产业。

  当然,碱粉的作用远不止此,方唐镜还准备将之用了印染,初步的化工实验等等。

  而且草木灰这些过滤出碱水之后,也并不影响当作肥料用,不会造成副作用,这就是典型的变废为宝,使得物品的价值倍增。

  王恕又是感慨又是激动,开发新产业,这正是方唐镜“把蛋糕做大”的理论实践,实在比“天下财货有定数”明显更为实用。

  王恕来回踱步,盘算着种种好处。

  办作坊得来的利润不论是投入到赋税之中还是投入到再生产,朝廷都是多了一个进项。

  如此一来,田税方面也可相应减少一些,而农民本身亦会得利,两两相加,压在广大农民身上的负担起码得以减轻一半。

  收入增加了,税赋减少了,流失的劳力便会回流,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好处。

  当然,土法制碱效率十分低下,但这有什么关系呢?现阶段人力的数量完全可以弥补不足。

  所以方唐镜才会说“有多少要多少”。

  在化学方法没有发明出来之前,利用人数上的优势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嘛。

  “小侄倒是怕百姓不愿从事这些活计,毕竟大家见又多了一项徭役,心存顾虑。”

  “贤侄完全是多虑了,老叔可以下政令推广,凡交一定量碱粉者,可以减免相应的粮食税赋,不愁百姓不踊跃。”谈到具体的政令实施,王恕还是很有一套的,瞬间就给出了支持的政策。

  这不就是后世的补贴吗?方唐镜也是对这位老叔刮目相看。

  对于百姓而言,基本不用增加投入,只要付出辛勤,便可以得到双重的回报,实是善政!王恕诺大的名声,绝非浪得虚名。

  原料问题得到解决,产能就不是问题,随着“生活四件套”的推广,大批的空白市场等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