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5章 洞悉考场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传道历经了不知多少艰难,可也正因为难,所以圣人才会坚持传道。

  可见,为了解决世人的“予知”,首先就是要传道,然后就是要坚持。

  其三,用语方面有新意。

  破题里第一句话的“失道”是个双关语。

  既明指了圣人迷失了道路,又暗指了第一个“予知”。

  第二句话的“丧家犬”又是个双关语。

  明指了世人不识圣人,暗指圣人传道之艰辛和坚决。

  破题堪称完美。

  写完破题,方唐镜看向第二道题目。

  第二道题;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方唐镜想了一会,执笔写下:

  “事亲惟色为难,是子无深爱。夫妇须而爱子,则情笃而自恭。”

  方唐镜上一辈子的遗憾就是未能尽孝,这一辈子的遗憾同样如此,因此感悟不是很深。

  因而破题只能从传统的经典解释出发去阐述,在中规中举的范畴里尽量发掘发挥。

  之所以要先写下每一道题目的破题,乃是李秉的破卷绝技之一。

  其中之一就是相信自己的直觉。

  士子读书,厚积薄发,在看到题目的刹那,会不自觉地涌出一闪即逝的灵感。

  等到深思熟虑,套入固定的思维定式的时候,往往会落入了俗套。

  而捕捉住这一闪即逝的灵感,就是脑子里最佳的思路。

  放在行军打仗上,便是“兵无常形,水无定势,临机而决”。

  有些天才将军便是这样杀出来的,比如岳武穆早年带兵,从不阵而后战却能百战百胜,直至遇到宗泽后,在宗泽的劝勉之下才开始阵而后战,却也从不拘泥。

  当然,这必须要有深厚的根底,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三者缺一不可。

  直觉是也是最直接的途经。

  从科学方面来说,现在刚刚开考,正是脑子最活跃,思维最清晰的时候。

  先想出各道题目的破题,要比殚精竭虑做完一道再想下一道,思维不知要清醒多少倍。

  第三道题:

  皆雅言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我……去,这是一道截搭题。

  连方唐镜这等记忆力过目不忘的超级记忆达人,也想了好一会,才想通其中的上下句出处,换了别人,怕是再才高八斗也是要当场傻眼的吧?

  “皆雅言也”出自《论语.述而》里的“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则出自《论语.述而》的另一段: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人将至云尔。”

  这种毫无逻辑可言,完全不搭调的两句话硬生生搭在一起,乃是“断头无情搭截题”也。

  难度之高,几乎可以称得上十步杀一人,难有敌手了。

  但放在第三道题里,就很是有些讲究。

  前两道题目都很经典,堂堂正正,说明了考官并不想为难考生。

  如此一来,这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