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5章 生活所逼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非生活所逼,谁会把自己弄得一身才华?

  “何谓‘老千’?”林大人问道。

  方唐镜顿时知道自己又犯了经验主义错误,“老千”这个词,应该还没有出现。

  “此乃吾家乡土语,意指高明的职业骗子……”方唐镜解释道。

  据说“老千”这个词的由来颇具有传奇色彩。

  清雍正皇帝时,有一举子进京赶考,于某县途中遭遇强人,所携财物被抢掠一空。

  举子举目无亲,无法可想,便穷极**,想出一个“骗局”。

  主意已定,于是重整衣冠,直入县衙见了县令。

  诡称自己乃朝中某贵人之亲戚,奉召进京任职,路过贵地不幸遭遇匪徒。

  严厉斥责县令,令其从速派兵追捕,取回失物诏书,以便早日进京晋见皇上。

  县官听后,自然是屁滚尿流,忙派兵出城捕盗,一面摆酒为此人压惊,又欲攀附,待为上宾,只恐招待不周。

  举子眼见县令阿谀奉承,比自己还要心虚,心中大定,愈加催逼,限期破案。

  县令见此子种种“上官作派”,愈加深信不疑。

  明知大山茫茫,盗匪无法追剿,便从牢里捉了人来顶数,当然,最重要的是“追缴”的财物足够丰盛。

  举子见目的达到,便与已成好友的县令“依依惜别”,携带大批仪程进京去了。

  不料此子得到大批财物,在京城花天酒地,自然是不思进学,会试时自然名落孙山。

  此时此人食髓知味,钱财来得如此轻易,又何必寒窗苦读?!

  于是聚集了一班落第的狐朋狗友,专门在这“骗”之一道上下功夫。

  据说这无本买卖竟被此人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生行骗多达千余,无一失手。

  后世传承其衣钵者便奉之为“开山祖师”,尊之为“老千”!

  此便为后世“老千”一词之由来,老千也就代表了高段位骗子。

  听了方唐镜这个故事之后,林大人深以为然,“然则贤弟看那王老实用的是何‘千术’?”

  有本事的人,通常很容易被人接受的。林大人对方唐镜的称呼迅速变成了“贤弟”。

  其实就是在问方唐镜,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毕竟王老实手里拿的银子确确实实是十足的十两白银,与典当行里的缺了五厘的白银不是一回事。

  这个事实就是断案的主要依据。证明了王老实手里的银子与信里说的相符,那么说谎话的自然就是典当行一方了。

  “大人是否记得,此人还有一个同伙,便是那送信之人。学生想来,那王老实之所以有持无恐,原因就在于出了典当行之后已经与自己的同伙将银两换掉。故而并不怕人查。

  他乃是本地附近人氏,若是逃了,日后也难免被人认出,事情做得万无一失,他又何必逃,就算是报官也是奈何他不得。”

  “似此,如之奈何?”林大人眉头紧蹙,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