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章 方氏族长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惜了,你读书虽厉害,性子却太刚烈,行事终究还是太冲动,昨日投井险些就要了你的性命……”

  方唐镜还能说什么?只好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

  他其实很想告诉老族长,昨日投井已经要了方相公的命,现在的方相公正处于鹊巢鸠占的状态,究竟是生是死,这就是一个薛定谔的猫,到底是哲学还是量子力学自己也吃不准。

  方老族长絮絮叨叨一番,忽然话风一转道:

  “贤侄啊,如今你已是白身,我那亡去的十八弟虽说给你留了五亩良田,但你自小两手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怕是土里刨食的农活样样不会,对将来可有什么打算?”

  这……面对方老族长的问题,方唐镜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种田?象他这种干大事的人,种田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绝不可能将宝贵的青春虚耗在田间地头。

  老天爷送他穿越过来,又给了一张作弊的脸,若是庸碌而过,自己对得起谁?

  将来有什么打算?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至少有一匹布那么长。

  数百年的代沟隔阂也不是三天三夜就能说得完的,你确定要听?你能听得懂?

  方唐镜眨眨眼,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幼齿一点:“请族伯指教?”

  “指教”带有指点和解惑的意思,乃是学生向师长求教的用语,这让老族长满意得直想哼哼,半眯的眼睛满是笑意:

  “你虽是被革了功名,可公道自在人心,十六岁便高中府试第一,任谁也不敢忘记你曾是松江府的第一秀才,别说是方家村,便是整个南直隶也是排得上号……”

  方唐镜先是愕然,接着便又惊又喜。

  惊的是早知道自己曾经是秀才,却没想到前任居然还是个学霸,不但十六岁考上了秀才,而且还是府试第一,这是什么?学霸中的考霸啊!

  由古至今,国人就有信奉神童的情结,信奉“当官须趁早,及第必争先”。

  越是年轻的读书人越有前途,也越是吃香。

  先不说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十四岁中进士的北宋首相晏殊;

  也不说那写下“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前朝神童汪洙。

  国朝就有诸多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单说其中一人就让人高山仰止:

  此人便是解缙,五岁开蒙,七岁成诗,十二岁明经义,十七岁乡试解元,十八岁进士第十名,三十五岁便做到了内阁首辅。

  总裁《太祖实录》,主持编纂《永乐大典》,著作等身,其人一生,无论文采政绩还是人望,贯穿整个大明,都是后世读书人仰望的偶像。

  纵观整个大明朝,凡二十岁左右中进士的神童,莫不是有大成就之辈,比如于谦,费宏,张居正,严嵩,杨慎,徐琦,薛瑄。虽说下场大都有点惨,却也大多在青史留下浓重的一笔。

  整个大明史,神童情结都是相当严重的。

  喜的是这十六岁中秀才的身份足以让自己扬名立万,开拓出无数条财路。

  名这东西,自古便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文人相轻,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出名,这便是文无第一的由来了。

  另一方面,人们又对怀才不遇,身世坎坷的文人充满了同情。

  比如蒲松龄,曹雪芹,唐伯虎。一提到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掬一把同情的老泪。

  所谓名利不分家,有了名,利还会远吗?

  有了第一秀才这张悲情牌,盗版什么诗词歌赋千古名篇岂不是顺理成章?

  且不说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为谁风露立中宵”之类的惊艳。

  单说《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著都还没影吧?

  若是刊发于世,光稿费就能数到手抽筋,流芳千古什么的毛毛雨啦。

  能从一个废物身份中挖掘到闪光点,并引申出无数金光大道,方唐镜不得不佩服自己!

  原来自己除了帅,也太有才了!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