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8章 大宗师至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常纨绔子弟都是临场兴奋型,唯恐天下不乱的主,人越多越闹得欢实。

  没办法,平时无理也要闹出三分理,更何况现在道理就占在自己一边!

  此时不闹更待何时!

  打假文化圈,铲除书画界毒瘤,净化人心世道,整治江南学风,一个才子的自我修养……

  想想这些平时八竿子都不沾边的名声,现在唾手可得,简直不要太兴奋。

  除了他们这些纨绔之外,还有一半的普通书生,也是兴奋莫名,闹得更凶。

  世风日下,现在朝廷对读书人优容,所以读书人闹起事来,才不会管你什么官不官的!

  说到底也是被逼的。

  江南读书界的科举竞争太激烈,读书人除了埋头科举之外,出路便只有那么两三条。

  其中性价比最高的一条就是想方设法的刷名气。

  声名显赫的读书人自然就成了名士才子。

  成为了名士才子之后,红袖添香,结识达官贵人,种种好处自然就滚滚而来,对于科举也是重大加分项。

  朝廷上还不乏骂皇帝刷名声的大臣呢!

  江南历来更是不缺拼死求名的无名之辈!

  拼着当街拦住某某知府巡抚的坐轿,然后一通慷慨激昂的为民请命,之后便声名大噪,摇身一变成了名扬江南的名士!

  这种事情在江南不要太多,有明一朝,越演越烈,发展到冲击官衙,连皇帝派到地方的太监都照打不误的程度,著名的《五人墓碑记》便是记载冲击巡抚衙门,打死官员锦衣卫的事件。

  可见江南士子,拼死求名绝对是认真的。

  江南士子的心态放在后世,大致便是“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的类型。

  在江南人看来,读书不求名,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这在张溥写的《五人墓碑记》里写得很明白: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意思便是说,人的一生,大抵是默默无闻的。

  因此一有机会便当“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就算是杀头也应当“意气扬扬,以贼之名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此时机会就在眼前,还会客气么?!

  当然,朱胖子和徐鹏举他们这些纨绔不缺名声,不过都是坏名风,好名声则是欠费停机的那种。

  一群人越骂越上头,口沫横飞,简直就把“快哉风雅集店”当成了文玩界的败类。

  今天,活该轮到他们洗白一把,扬名立万了!

  二三十人都已经兴奋的有些不能自抑!只要今天的事情闹大,无论怎么收场,他们今日就算成功了!

  就算店家能请来地方官,而地方官又兽性大发,使用暴力来镇压他们也没关系,他们反而会隐瞒自己的实力背景,积极配合,效果绝对会更好!

  定要让这天下人看看我江南读书人的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