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0章 宝花印泥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磦丹顶印泥”后来经人重新配比,制成了著名的“西冷印泥。”

  而“宝花印泥”的残方也流传到了后世,只是太过昂贵,于是便有不少人重新删减配比,制成了同样鼎鼎大名的“八宝印泥”和“藕丝印泥”两种路子。

  当然,这些知识都是后世才有的,方唐镜也是从沈师华的话里记忆延伸想到的。

  在后世,这三种印泥可都曾经成为过贡品,尤其是“藕丝印泥”因制作工艺复杂,曾经价比黄金。

  方唐镜思路发散,如此说来,自己岂不是又多了一条财路?

  要知道,做生意赚钱,一直是方唐镜的理想,不过越适应大明的生活,就越发觉得这个理想有些飘渺,不是说没有路子,而是路子虽多,却都不大合适他这个立志走清流道路的身份。

  试想一下,一个清如水,明如镜的翰林官,家里竟然经营钱庄,销售柴米油盐,生产火枪什么的,会让人产生怎样的联想,简直是俗不可耐的孔方兄门下走狗好不好?

  若是经营文化类用品就不同了,文人自有雅趣嘛,多么的情景交融?

  送礼的时候,送一盒珍品印泥什么的,不要太有文化气息哟!

  而三种印泥的配方,后世都有批露,虽然不全,但起码基本的配方还是知道的啊,且可以改进的嘛!

  而且方唐镜的想法并不是只经营昂贵的宫廷印泥,而是做出全天下书生都能用得起的,物美价廉高性价比的印泥,想一想全天下的书生都在用自己的印泥,这场面,不要太美!

  想不到这个沈师华一席话,竟然解决了自己一直头痛的问题,果然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有人会说了,经营印泥能赚几个钱?

  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事实上,在后世最赚钱的行当,文化用品始终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

  以后世的生产工艺,无纸化办公全世界普及,有人统计过,经营文化用品,利润仍在两到三倍,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暴利。

  后世互联网的普及尚且阻止不了这门暴利行当,更遑论读书办公无一不需要依靠文房四宝的古代。

  而且它最大的好处是,大家都认为这个行当无利可图,赚的都是小钱,哪里知道数倍的暴利就在这些小钱里流淌而出,静悄悄的发财,绝不引人注目,可谓是闷声大发财的典范。

  后世的义乌小商品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便是已经风靡全球,大多数人还以为人家赚的是小钱。

  此时沈公子已经完成了解说,众人都是一副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的表情,认为沈公子出师大捷,先拿了一个开门红,且耗时之少,似乎也是与方唐镜不相伯仲。

  咱们不是偏心啊!怎么看都是沈小相公赢了那么一丝丝!一根头发丝!

  一根头发也是赢了的哟!

  所有人都期待满满的看向了陆掌柜,想从他口里听到那个胜利的消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