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 第二届国事大会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国内销售。也是因为国内棉花不足,即便是江北开辟出来大片大片的棉田,依然不够。天竺的棉花源源不断的进入国内。

  如此一来,周梦臣,不,或者大明很多人还没有感觉,天竺棉纺业已经在摧毁的七七八八了。

  也是这年头海运是有瓶颈的,天竺才没有出大乱子。同样的原因,大明海外市场终究是有限的。所以承受商品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各种原因堆积之下,生产过剩的问题,很容易爆发出来了。

  周梦臣的改革,一方面为大明工业化扫清楚障碍,同样也是减轻底层百姓的负担。为这些作坊提供新的市场。

  这些话,周梦臣其实已经有几个大商贾,与周梦臣徒子徒孙们说过了。前文也说过,整个工业化过程之中,周梦臣并没有为自己多捞钱。周家的产业,主要是在北-京收房租。而周梦臣的弟子们,却在其中赚了不少,其中最多的就是殷家。

  除却殷家之外,还有很多人。

  甚至在大明商业圈里,也能称上一派了。或许比不上晋商,徽商这些老牌商帮,但却也有几分底气了。由他们出面,周梦臣也团结了相当一大批商业资本。

  这也是周梦臣敢公然做这些事情的原因。

  只是,这些事情不能在这个场合说。

  周梦臣说道:“邹大人此言差矣。要与民休息,首先要的是让百姓心安。有恒产则有恒心。而今天下是什么样子,邹大人是真不知道吗?”

  “黄册不堪为用,上面的数字,还是永乐朝的。朝廷却按照黄册征收赋税,每年都有数层赋税是收不上来的。嘉靖四十二年到而今五年之间。平均每年不得不豁免的赋税,已经有五六百万石之多。十年之间,到达千万石,不成问题,这还是在这个数字不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

  “田赋乃是国家之根基,百姓乃是国家之赤子。天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百姓无力承担赋税,而且越来越大。是本朝的赋税多吗?”

  “太祖定额,大明赋税数百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动,何故洪武永乐朝,百姓积极完粮,而今却屡征不出。乃至于自杀,逃亡者?”

  “这是国本,不得不重。”

  周梦臣目光扫过所有人,目光锐利之极,似乎看透了很多人的人心。

  邹应龙也有一些不自然。

  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读书人一旦中举,就以自己的免税额度,不再交税不说,还有无数百姓诡寄于名下。而大明田赋征收,并不是以人为单位的,而是里甲为单位。

  说起来也很正常。

  大明如果要以一个人为征收单位,基层就需要多出很多工作量,一般来说,征收赋税的时候,都是以各村子一并征税的。让里长,甲长,村长等将各村的收上来。

  总额是不变的。如果有些人免税,就要有人增加赋税。

  也就是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