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八章 老将绝唱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手绢包裹的东西是什么?也就不而喻了。是血。一定是血。周尚文身体已经有些支持不住了。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了,一连丧两子,又连续征战这么多日,风餐露宿,周尚文用兵。没有奇谋妙策,全靠能得将士死力。

  在用兵的时候,周尚文不给儿子们特殊待遇,所以,别人的儿子能战死,他周尚文的儿子也能。

  在平日或许有上下之分,但是在行军的时候。全军一视同仁。士卒吃什么?周尚文就吃什么。

  这种艰苦的环境,实在不适合一个老人。

  对于这些,周君佐都有察觉。但是即便察觉了又怎么样?作为儿子,他还能拗过父亲吗?周尚文从来是战场之上,只有上下。没有父子。只有胜利,没有生死。这个生死,是别人的,也是自己的。

  “没错。”马芳极目远看,说道:“鞑子行军如放牧,放牧如行军,这是优点,也是弊端,优点是可以长驱跋涉,千里跃进,弊端就是,鞑子再怎么加强他们的营地,也不可能与我大明的营地相比。”

  “只要能靠近鞑子大营,从来是一捅就破的。”

  马芳从小在草原上当马奴,可以说明军将领之中最了解鞑子的人。鞑子营地不坚,这缺点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接近于民族性的东西。与鞑子擅长骑兵是一样的。几乎没有办法改。就好像明军养骑兵要付出比鞑子多得多的代价一样。

  曾铣三次大捷,几乎都是突袭鞑子营地,马芳上一次也做过这样的事情。并不是鞑子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实际上是他们改不掉。

  就好像大明百姓几乎每一个成年男丁,都会一两手木匠活一般。很多家里的板凳桌子,都是自己做的。到了营地之中,上面交代伐木,建立营地。只要有工具,大部分士卒都能帮上手,不用训练。

  但是鞑子铁器匮乏,别的不说,伐木的斧头就未必能配够。即便有好斧头,这些鞑子也拿来当武器,谁去砍木头。都舍不得。

  这仅仅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各种原因,大抵与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关。

  赵达说道:“将军,我愿意为先锋。”

  “我愿意。”-----

  赵达开了一个头,下面的人纷纷请战。

  一方面是大同军上下,在鞑子手中吃了大亏,而今真想着报仇雪恨。另外一方面也是机会难得。

  毕竟鞑子也知道,他们的营地不坚固。所以他们更多放出大量的斥候,而不是加固营地,所以突袭鞑子营地最大的困难,从来不是冲进去大杀特杀,而是如此悄无声息的来到鞑子营地边上。

  而今周尚文绕行几十里,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

  下面就是吃肉了。自然是人人雀跃。

  周君佐也说道:“将军,既然各位都如此奋发,将军就在此地坐观小儿辈破贼便是了。”

  周尚文听了周君佐的话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