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六章 旱情解除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一个美人,但是具体摸样却是忘记的。

  周梦臣之所以如此,就是当日解围之恩,周梦臣不记在楚王世子身上,却记在陶元儿身上。

  他心中暗道:“只愿陶姑娘能有一个好结果,脱离苦海,平安喜乐。”

  只是他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而今这局面,陶元儿即便在楚王府之中,也未必有好日子过。只是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周梦臣作为外人,也只能默默祝福而已。

  周梦臣回到家里之后,却是拿出了三百亩的田契。让周母大喜过望。

  周母也知道,这土地卖出容易,想要再买回来就难了。而且是乡里乡亲的,还真能仗势欺人不成?

  此刻见了田契,心中疑窦从生,说道:“我儿,你这是怎么弄来的?”

  周梦臣说道:“这两月我在村里做了一些事情,叔爷觉得对不住我,特别开祠堂,各家挪了几亩,这才有这三百亩。只是土地不大好。几乎全部是旱田。不过,请母亲放心,等有时间了,孩儿定然将这些土地全部改成水田。”

  周母听了,说道:“好,好,好。你爹去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家里的田产都败光了,唯恐到了下面,无颜见列祖列宗,有了这三百亩,总算是有一个交代了。”

  周梦臣说道:“母亲满意就好。”

  这也是周梦臣在周家村的第二大收获。就是这三百亩的田契了。

  这也是周梦臣在两个月之内,为村里做了这么多事情,并且顺便为村里规划了两条渠。足以让村里大部分土地变成水田。如此一来,整个村里人都承周梦臣这分情,这才想办法,为周梦臣调出一块完整的土地,虽然在村里偏僻的角落之中,而且是一片丘陵。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土地。

  中华大地之上,农村之中几乎不存在一颗树是没有主人。这一块地也是如此。

  都是旱田,守成不高。但是在古代人眼中,却是一分传家的产业。

  周母话语一转,说道:“你在乡下的这几日,我也找了好些媒婆,其实说起来,你早该成亲了。这不被耽搁了,而今全城的人都知道,我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交游广阔,与丰城侯世子都是坐上之宾,这不媒人都踏破了门。”

  周梦臣听了,大窘,说道:“母亲,我还有事,我在乡下两个月,总有一些事情要处置一些,毕竟我还担着县里的差事。等我回来再聊。”

  周梦臣不在家坐稳,就匆匆在钟鼓楼转了一圈,然后去养济院这边了。

  他来到养济院自己的房间之中,询问了养济院的一些账目之后,见一切运行平稳,也没有什么大碍。将这些事情忙完之后,他心中猛地一空,暗道:“我为什么要逃避的?”

  入乡随俗。

  周梦臣既然来到了明代,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这个时代规则行事,这样才能不受伤害。

  周梦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