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大同书院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课而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同书院分为文武数医三科。文,自然是读书上进,如果你们的弟子有考进士的天分。这里有名师教授,不敢说多好。都是我的师侄,有举人功名的不少。足够教授你们的弟子。”

  听周梦臣说到了这里。

  这些将领们之中,其中有很大的骚动。

  让周梦臣有一点点无奈。

  实在是科举太深入民心了。整个大明百姓都接受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读书不是普通的读书,而是读书考进士。即便是这些将领也是如此,一个个在战场上搏功名,都知道战场上的危险与无奈。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或者孙子,不要走他们的老路。最好能考进士。

  如果周梦臣强调大同书院教授的都是考进士的学问,说不定就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了。

  只是如此一来,周梦臣办的书院与大明其他书院又有什么不一样。这不是周梦臣想要的。

  只是周梦臣也不能违逆众意,考进士也算是主流民意,周梦臣不能逆民意而动。这才有了文科。

  周梦臣说道:“武,就是学习行军打仗之道。这制图就是其一,数。就是专研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学问,比如种植,打铁等。还有医学,自然这行医之道。大家都知道外科手术吧。”

  这么一说,下面人都明白了。

  外科手术在大同军中,其实接受程度很高。毕竟,刀头舔血的人,没有那么多有的没的。

  至于数,其实就是科学研究,培养专门的科学人才。当然了,这些将领却不会理解,只会觉是工匠之学。

  不过,周梦臣也没有解释。因为面对偏见,很多时候解释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最好的办法让他们看见事实。

  这些将领也明白,他们的弟子多半不是什么考科举的料。毕竟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他们自己是什么人,他们自己知道。自己孩子也不是不是那种能在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人。

  所以更多的关注在这个武科之上。

  有人问道:“大人,是不是我们家的子弟会直接上这个武科。”

  “不是。”周梦臣说道:“要看天分,第一年都要学基础课,也就是文与数两门。这主要看出你们的孩子有什么天分。顺便打个基础,能不能考科举,也要先看看。”

  “大人的意思我们明白,只是,上阵杀敌,哪里需要算术?这是要数鞑子人头用吗?他们都已经学会了。”不知道谁说了一句。

  下面的将领听了这一番话,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

  周梦臣也微微一笑,说道:“元敬,你给他们讲解一下,这个沙盘是怎么做出来的。”

  戚继光立即说道:“是。”随即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说他自己测量,然后画图,最后用泥土形成立体的图案。

  其中有大量的数学计算,三角测距,等比缩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