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章 哥给你指条明路_临安不夜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不是世袭军户,如果你不想当兵吃饷了,是可以改军籍的。

  如果你有本事,想去考个状元也没人管你,可如果脸上刺了字,还怎么换行业?

  当然,像宋初名将呼延赞全身上下都刺上“赤心杀契丹”的字样,还要求全家男子包括家仆也要如此。

  又如南北宋更迭时期,抗金名将王彦指挥的八字军都在面上刺字,那只是他们一家之主或一军主帅的个人行为罢了。

  杨澈二十五岁,比杨沅只大了两岁,但“长兄如父”这个理念,却是深植在他心中的。

  自从认回了二弟杨沅,他就把“长兄如父”的责任背在了肩上,为他兄弟操碎了心。

  二弟杨沅流落北方多年,颠沛流离的少了教育,所以刚回来时,写出来的字都多是缺胳膊少腿儿的。

  杨澈就紧急给自己的兄弟开始补习功课,教他读书识字。

  大宋天下,尤其是临安地区,就算是普通百姓也鲜有不识字的。

  自家兄弟如果想要在这里混出点出息,怎么能做个半文盲?

  不过,令他欣慰的是,二弟天资聪颖,进步神速,一学就会。

  这让杨澈既感欣慰,又常常自责。

  以二弟这样的天资,如果当初不是遗落在北方,而是从小送去求学,说不定现在已经考了进士,光宗耀祖呢。

  现在兄弟二人都已成年,再想习文怕是来不及了,所以杨澈不仅教二弟读书识字,还特别重视教他习武。

  习武虽然未必一定能用于沙场,可习武不仅强身健体,而且能锻炼胆魄和意志,杨澈自然倾囊相授。

  “不错,二弟的刀法大有进境,今天就练到这儿吧。”

  眼见杨沅额头已经沁出汗水,呼吸也有些乱了,杨澈这才满意地收刀。

  他把杨沅手中的刀也接了过来,走到墙角,抬腿一踢,一杆大枪便飞向杨治。

  杨沅抬手接过大枪,摆了个架势,双手持枪,端在空中。

  这种步战的大枪长一丈有半,重有十斤,平端手上,只需片刻不动,便会觉得吃力。

  杨澈将两口环首直刀倚着长凳放下,坐在凳上,从旁边矮几上提起茶壶,咕咚咚地灌了几口,抹了抹嘴巴,便从墙角提起一根绳子。

  那草绳上绑了三块砖,杨澈将这串砖头提过去,把草绳套在杨沅的大枪上。

  杨沅手中的枪尖儿顿时一沉,急忙加了把力气,才把那枪又稳稳地平端起来,双臂肌肉瞬间贲张了起来。

  不过,杨沅却没说什么。

  他这个大哥教他本领时一向严格,对大哥央求耍赖都是没用的。

  “长兄如父”,“母慈父严”一类的观念,已经深深刻入了杨澈的信念。

  “二弟啊,你从小流落在外,吃尽了苦头。祖宗保佑,让你我兄弟得以重聚。

  如今咱们爹娘都已不在人世了,我这做大哥的,自然应该承担起照顾你的责任。“

  杨澈负着手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