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章 关于银行的问题_华夏纪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宋炜臣相处一天多,唐汉对这个清末民初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有些敬佩了,跟宋炜臣谈话,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无论是社会、人文、经济、时局方面,宋炜臣都有很深刻的理解,让唐汉学习到不少东西。

  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宋炜臣看得很清楚,现在正是追赶世界cháo流的好时机,国内跟西方诸国不存在技术代差,差的只是对市场的把握,基础技术理论的薄弱,经济环境的不尽如人意,对工商业的不重视。

  过去是没有条件,现在有张之洞大人的强力支持,两湖地区民族企业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最困难的是现在融资,国内各地方洋务运动蜂拥而起,作为中国较发达的工商业城市,武汉三镇的资金特别紧张,民营的钱庄、票号、银行资金有限,且跨地区流动极为不便。外资大银行贷款条件非常苛刻,利率又高,严重制约了民资的发展,这才是眼下最大的问题。张之洞大人也为此深感头痛,但毫无办法。

  唐汉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道:“宋先生,我们为何不成立一家自己的银行呢?”

  宋炜臣摇了摇头:“维民啊,办银行固然是好,可牵扯的事情太多,不说别的,光资本金一项就很困难,办一家中小型的银行至少得上百万两的资本金,不瞒你说,汉口身价数百万的豪商虽多,但手头的流动资金能有十万以上的都不多,大多数的资金都投进了实业。若投资一家资本金只有五百万的银行,不到十天,保证给贷得分文不剩。”

  “资本金贷光了,为何不吸纳散户手上的资金放贷呢?”唐汉对这个说法表示非常怀疑疑惑,银行不都是靠着吸纳民间游资放贷的吗?

  “维民啊,虽然是这么个说法,但中国跟欧美不能比,中国民间的游资虽多,但基本上都被那些地主、乡绅、满清贵族掌控在手中,他们才不会拿出来放银行里呢?”宋炜臣道。

  唐汉明白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只相信真金白银,指望他们将真金白银送到银行,换取一张轻飘飘的银票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这个时代在银行存款不仅不付利息,反而要收保管费。其实清末时期民间金银储量相当多,可是数千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民间窖藏金银非常普遍,存在钱庄、票号、银行的只是极少数。

  “宋先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筹办一家银行,主要面对华商放贷,但人微言轻,此事恐难办成,宋先生若有意的话,我想请宋先生登高一呼,国内巨商必然群起响应。”唐汉诚恳的道。

  “你有这个想法?”宋炜臣眼中闪过一阵jīng光,但片刻又黯淡下去了,考虑了一下道:“维民啊,办银行当然非常好,既有利大家发展,还能赚取高额利润。但这事比较难办,本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