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章 朴茨茅斯条约引发的血案 二_华夏纪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到中国近代史,基本上可以用一部部的不平等条约史来简略概括。历史上的《茨茅斯条约》是1905年9月5rì签订的。但这个时空中的《朴茨茅斯条约》是8月16号签订的,提前了半个多月。

  朴茨茅斯条约对朝廷来说,那完全是厨房里的垃圾--鸡毛蒜皮,朝廷搞不懂的是,不就是把部分俄国人的东西转给了rì本吗?反正大清国没赔钱、没割地。虽然rì本人在东北驻了军,但条约里不是写的清楚明白,沿南满铁路每公里不得超过15人,这么点人够干什么的的?难道还能与我大清国开战不成。

  怪就怪这些刁民少见多怪,君不见当年三国干涉还辽,大清国赎辽不是还花了三千万两吗?比起上次来,这完全大清国历史上的外交胜利啊,看来朝廷的局外中立政策是对头了,你们这些吃饱了撑的刁民胡闹些什么呢。

  8月19rì清廷外务部向rì俄两国发出外交照会,声言两国在清帝国东北土地上的驻军必须撤出,为此朝廷特请英国驻华特命全权公使朱尔典(这位本来一年后才当上驻华公使的,现在提前上班了)、法国驻华特命全权公使吕班,美国驻华特命全权公使柔克义调停与rì俄之间的关系。

  两个照会一经发出,群情汹涌的大游行稍微平静了些,围在其他国家驻华公使馆门口的游行人群慢慢散去,但聚集在rì俄两国驻华公使馆的人群有增无减,同时rì俄两国各地租界的领事馆亦聚集了大批示威人群。

  更有甚者,这一天,全国有影响力的十几家大型报纸,数百家小报同时刊发了一个通电,该通电声称:rì俄两国在战争期间,在东北数省完全无视朝廷划定的战区范围,并在战区内外犯下累累罪行,东北数省财产损失数千万两,同胞死伤十数万,**劫掠靡不胜数。维民会全体会员将代表数万万国民向rì俄两国讨还公道,rì俄两国公使必须向全体中国国民道歉,并承诺自次rì起三个月内撤回全部驻中国士兵,赔款白银一亿两。若rì俄两国公使在此通电rì48小时内不能作出承诺,维民会将向rì俄两国宣战,不死不休。此电,维民会全体会员。”

  因为这一天是1905年8月19rì,是中国农历年的甲申月庚寅rì,史称‘庚寅通电’。

  就在这一封通电的当天晚上,最后一批维民会会员一百余人自营口偷偷登陆,就着皎洁的月光,迅速向海城方向集结。

  通电搞了无数人措手不及。逐渐有平复趋势的大游行活动又被浇上了一桶汽油,无数人又重新走上街头,声讨俄rì两国在东北犯下的罪行,必须答应维民会的条件云云。

  事情再一次失控,不过这次的目标比较明显,专门对准rì俄两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