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大清帝国初体验一_华夏纪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大清帝国初体验一

  不得不说,即便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三年,但他依旧不认识眼前的小东门,城墙的目测高度大概有七八米,墙体有些斑驳,但六米多宽的护城河,还有高大的朱红sè城门,上面镶满了金光闪烁、拳头大的铜钉,再加上城墙上十几米高的城楼,一种厚重、威严之气扑面而来。

  城门口还有十几个辫子兵抱着长枪,jǐng惕地盯着眼前川流不息的小辫子、中辫子、老辫子还有大姑娘小媳妇之类的,很有些jīng锐的样子,跟电视剧里那些焉不拉几的双枪兵很有些不同,百年后的那些无良导演误导了不少祖国的花朵啊,即便做了来到一百多年前的心理准备,但亲眼目睹这一切,还是被震撼了一下。

  这就是小东门?要是打包回到一百多年后,立马就得变成亿万富翁啊。

  面前的这座高大地城墙确是小东门,起源于明代洪武年间,明洪武四年,时任江夏侯的周德兴扩建武昌府城。他将宋、元时的鄂州旧城向蛇山两侧展开,蛇山自此包入城中。整个武昌城周围20余里,墙体为陶砖砌就,十分坚固,墙高2至3丈不等。环城挖护城河一道,宽2丈余,水深1丈余。辟城门9座,东有大东门;东南有新南门;南有保安门、望泽门;西南有竹款门;西有平湖门;西北有汉阳门;北有草埠门;东北有小东门。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中和门和宾阳门之间增辟一门,称通湘门。

  可惜的是,这座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有着最典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的古城毁于1926年的北伐革命战争。

  为什么说古城墙代表了最典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呢,在军事上来说,城墙在冷兵器时代最高等级的防御工事。同时又是囤积粮草,藏匿兵马的进攻出发阵地。在平原地带所向无敌的骑兵和重装步兵,面对城墙的防御,几乎无解;在政治经济上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雄伟古城的强大向心力,才形成了历史上无数个赫赫有名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使得中华民族过去几千年来一直立于世界民族之巅。可以这么说,在过去几千年中华民族史上,无论是开明还是昏庸的帝王将相,广筑坚城对他们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可惜的是,此等定鼎神器在二十一世纪几乎只能从些许残砖剰瓦中推测,只能从百岁老人口中探寻,只能从浩瀚史书、故纸堆上来缅怀。这是何其的不幸啊。

  当然对唐大富翁来说,历史对于他来说也同样是无解的,他只是一个伪军迷,只是一个问题少年,在穿越一族的历史上,他无疑是属于下九流的货sè,此刻,正随大流地随着无数的小辫子、中辫子、大辫子、大媳妇、小媳妇向城门‘流去’。

  尽管被雄伟、壮观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