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五章开始思考的大乾百姓_只想当亡国之君的我昏成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击那些女真人时,把女真人犯下的错误以及弊病,在不会引起那些商人警觉的情况下,尽可能写清楚了,想让大乾百姓想到些什么。

  当十三期半山异闻报发布后,坐不住的王安石就到外面观察那些人对这第十三期半山异闻报的反应了。

  可结果却让他有些失望,哪怕那些匠人听了女真人的事,以及王安石的评价后,脸上的神情十分悲切,却还是认为王安石在报纸上说的那些东西有理。

  王安石多么渴望在这种场合下,有匠人愿意骂自己胡说八道,能看到他辛苦总结的女真人在与奸商斗争中犯下的错。

  但他并不气馁,时间还长,以后他会在想办法让大乾百姓更加善于思考的。

  看完匠人,王安石又到开封府街上去看看其他民生百态,这下让他的心情好了不少。

  秦构提倡诗词歌赋,本意就是为了打压算学,也确实有不少的大乾百姓因此喜欢听一听诗词,并且说两句把不知从哪听来的鉴赏。

  但那些普通百姓也清楚,能当官的学问对他们来说都算是远的,这诗词更和自己没关系,听一听可以,真要想学有用的东西,那还只能是算学。

  见到一个木匠用棍子摧毁了自己孩子的诗人梦后,王安石只能苦笑一声,就远远避开那位父亲飞舞的棍子。

  除了这位愤怒的父亲外,王安石还看到了一些光着屁股,只有五六岁大的孩童拿着报纸在地上临摹那些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字。

  甚至还有一些大孩子领头,不断向那些看上去衣衫华贵的文人讨几张报纸,等到茶楼里的说书人开始讲报时,他们就站在茶楼外听着,靠那种办法认字。

  茶楼内讲报的说书人人也很有意思,在讲报之前,故意先喊一嗓子,然后对着报纸原封不动地念下去,念完之后再喊一声,接着才借助那报纸上的内容扯一点别的。

  王安石这时候突然想起来自己之前在作坊时没有留意到的一个细节,那细节让他高兴地当街大笑。

  童工,他去那些作坊看的时候没有见到一个童工,原本这些孩童应该会在作坊里给他们父母帮忙才对,至少还能拿点钱。

  可现在,那些作坊里的匠人不要那点钱,而是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到外面学点东西,哪怕是用那种方式。

  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是有价值的后,王安石心里备受鼓舞,特意到那茶楼里听一听自己写出来的东西。

  等到那说书人把所有东西讲完,准备收拾东西离开时,王安石凑上去问道:“仁兄高义,在下代那些孩童向仁兄道一句谢,现在他们也是不懂事,日后定会将仁兄义举铭记于心。”

  结果那说书人嘴里却冒出来了一个让王安石颇为惊讶的答案,“这没什么好谢的,助人也是助己。”

  王安石好奇道:“就算那些孩童识字了,对仁兄又有何益处?”

  那说书人打量了一下王安石看上去有些脏的样子,这才道:“这世道变得太快了,以后穷人不识字,不明理是真的不行,甚至识字,明理的人少了,那也不行。

  不然,只会当牛做马一辈子,还觉得是自己活该,说不定还会道一声谢。”

  “仁兄为何如此说,这牛马可怎么也轮不到仁兄你来做啊?”

  说书人摇头道:“不一定,以后的事谁能说清楚?无论如何,人总该像个人一样才对。”

  王安石颇为期待道:“那仁兄如何看待,王安石关于女真人之事的评价。”

  说书人嗫嚅两下,只敢稍微提一点,“我之前听说王安石心里总惦记着大乾百姓,可现在,他都开始经商了,可能心里的什么东西变了吧。”

  尽管这说书人看的东西有些浅薄,没看到王安石想教大乾百姓一些东西,可就算这样的答案,对王安石来说,也颇为满足了。

  于是他当即大笑道:“仁兄这话说得太委婉了,依我看,说那话的王安石,就算称其为国贼有些过了,但称其为民贼,却又是在夸他。”

  说完,他心里还感慨了一句吾道不孤。

  只是当他看到落荒而逃的说书人时,却不由得摇头苦笑,意识到自己刚才想得太简单了,他还是任重道远。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