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3章 我若修路,可名枟阳路!_我在现代与初唐之间反复横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刚成立的领导班子接到第一项任务,确责。

  简而言之,砖窑哪些人,水泥窑哪些人,谁在水力中心上班,谁家多少责任田,在哪,都要尽快确定下来。

  这也是应有之事。

  谷/span否则那些世家门阀,王公贵胄,动则良田万亩,早就乱套了。

  李二也未多想。

  在他而言,这场全体村民大会,太过惊艳的地方没有,但是,也看出了一定的水平。

  总的来说还不错,有章法,麻雀虽小,而五脏俱全,便是放到一州之地,也不无可取之处。

  这就够了。

  大会结束,人群散去,他趁势表明来意。

  陈远倒也没特别意外,只一边安排中午饭,一边笑着问道:“意思是,今圣动心了?”

  “动心了,以当下的国力,想要快速把道路修开,不现实,尤其远离关中的地区,更是困难重重。

  而一旦有民间力量参与,情况则大不相同,至少关中地区,道路会迅速变得通畅。”

  国内的情况还是很复杂的。

  单就修桥铺路而言,关中地区还好,关中以外,别说民间力量,便是国家行为,都困难重重。

  这一点这段时间已经得到充分体现,说白了,就是那些远离中枢的世家门阀,不想朝廷触角伸过去,想要继续保持超然,当他们的土皇帝。

  陈远也能理解。

  如果可以自己说了算,那是没人愿意被领导,被监管,被指手画脚的。

  尤其那些在地方上根基深厚,说一不二不知多少年的世家豪门,惹急了,揭竿而起都不是不可能。

  便笑道:“那现在是个什么想法?”

  “现在的想法就是,路是肯定要修的,引入民间的力量,今圣也很认可……”

  作为皇帝,要说一点想法没有,过来只为求教,那是不可能的。

  事实是,对于引入民间力量修路这件事,李二心里已经有了全盘的考虑与决定。

  甚至,接下来如何布置实施,他都想好了。

  他这趟过来,就是单纯想听听陈远的意见,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提议,毕竟想法是陈远提出来的。

  陈远也没什么意见,听完笑道:“挺好,关于这件事,我觉得今圣的思虑已经很周全了,实施的话,问题应该不大。

  至少关中地区问题不大。”

  “是吗?”李二心中颇为自得,嘴上却道:“那贤弟也好好再想想,争取再提点建议出来。”

  “建议啊?”陈远琢磨了一会,很快笑道:“那给个冠名权怎么样?”

  “冠名权?”

  “对啊,比如长乐那丫头,她出资修的路,便可以把道路命名为长乐路。

  又比如我,我若是出资修条路,那就命名枟阳路。

  联合出资也行,立个牌坊,谁捐了钱,谁出了力,清清楚楚,这样吸引力应该会比较大。

  而这个办法,不光能用于修路筑桥,便是开渠,建水利灌溉设施,也都能用。”

  说穿了,就是名声值钱。

  这年头,便是一个普通人,都把名声看得很重,世家门阀更不用说,名声就是根基。

  不像现代社会,都是比烂,渣人渣事一堆,全凭同行衬托。

  说完陈远又道:“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考虑发行国债。”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