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章 宝山先生_知否之护姐狂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割成了一个个小块。

  让曾文鼎一口气顶在胸口,想发泄却发泄不出来。

  这张纸还算好的了,更可气的是,剩下几张纸上,更是被涂抹地面目全非,连字都看不见了。

  因而素来涵养深厚的曾学士也忍不住爆了粗。

  “来人,备车!我要去积水巷!”

  曾文鼎心痒难耐,立时就要去积水巷盛家,找盛长桢问明白墨团下的原文。

  曾夫人见状,赶紧劝道:“老爷,这都快子时了,夜深人静的,人家也都休息了。有什么事,还是明天再说吧。”

  曾夫人说得有理,曾文鼎也只能暂时熄了去盛家的心思,等明天上衙时再作打算。

  ……

  翌日清晨。

  吊着两只熊猫眼的曾文鼎急匆匆赶到翰林院,此时尚未到上衙的时候,翰林院中只有几个值守的小吏。

  见这位院长大人来得这么早,人人心里都不由地好奇起来:

  以前可没见曾大人上衙这么积极呀……

  曾文鼎毫不在乎翰林院里其他人的目光,一门心思直奔后堂的藏书库。

  他来到咋天遇见盛长桢的地方,此时却是空无一人。

  盛长桢可不会有那么高的工作觉悟,能踩着点儿上班就不错了。

  此时的他,才刚刚出了盛府大门,自然不会在这里出现。

  曾文鼎不见盛长桢,又急又气。

  “这个小兔崽子,懒到家了,一点也没有年轻人的朝气和勤奋!”

  曾文鼎等了半晌,愈发不耐烦,对盛长桢的印象也是大坏。

  甚至渐渐开始怀疑起来,那首绝妙好诗会不会压根就不是盛长桢这个兔崽子写的。

  按理说,盛长桢是连中六元之人,文采理应收到认可。

  但曾文鼎可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科举考试作为一种选拔考试,考的是应试答题的能力,选的是能办事的官吏。

  其对文采的要求并不高,选出的官员只要有撰写公文的能力即可即可。

  因此,能连中六元,只能表明盛长桢擅长考试,有成为优秀官员的潜质,却并不能彰显他在文学道路上的成就。

  其实曾文鼎想的也没错。

  在大周朝,文官之所以被称为文官,那只是相对于武将而言。文官中真正的文人其实并没有多少。

  可以说,文官和文人虽有交集,大体上却是两个泾渭分明的团体。

  真正的文人大多都是闲云野鹤,不愿意出任朝廷的官职,也不把那些高官大员放在眼里。

  但这些文人偏偏又能搅动天下的舆论,朝廷对他们也只能是以安抚为主。

  曾文鼎等了许久,又掏出那张盛长桢丢下的废稿。

  此时,这张皱纸已经被曾文鼎仔细地抚平了。

  他端详着纸上的“宝山”两个字。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作者,盛长桢那个黄口小儿只是一个抄录之人罢了。”

  曾文鼎越想越觉得是这样。

  他本来就不太相信,以盛长桢的年纪,能够写出《将进酒》这样气势磅礴的大作。

  只是这位宝山先生到底是谁,就让曾文鼎百思不得其解了。

  曾文鼎被尊为文坛盟主,交游广阔,天下间有名有姓的诗家词人,就没有他不熟悉的。

  但这个宝山先生,曾文鼎却从未听说过。

  “难道是某个大家的别号?”

  曾文鼎思索着,但又很快否定了。

  “不对不对,这首诗中的万丈豪情,绝无仅有,当世之人,怕是谁也写不出来。”

  曾文鼎暗自揣度,或许这位宝山先生是位隐士高人,一直避世隐居,以前未曾扬名。

  “也不知道盛长桢这臭小子走了什么狗屎运道,能结识这样的高人。

  这小子还不知珍惜,瞎搞一气,胡乱涂抹!”

  曾文鼎愈发痛恨盛长桢在诗句上四处涂抹的墨团。

  恨不得立刻飞到盛长桢面前,让他给自己引见这位宝山先生,好能知晓此诗的原貌。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