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6章 为国储才_知否之护姐狂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起来这只是老皇帝的私心,但人活一世,谁又能没有私心呢?老皇帝为大周操劳数十年,也只在这么一件事上有私心罢了。

  此刻老皇帝无意与韩章谈及此事,因此岔开话题道:“奏章里说,盛长桢只是路过禹州,碰巧得了账本。韩爱卿怎么看?”

  老皇帝明显就是对储位之事避而不谈,韩章也十分无奈,只好继续和他谈起了盛长桢。

  “依臣看,盛长桢恐怕在此事中出力不小?”

  “哦?”老皇帝展颜一笑,“韩爱卿你也看出来了?”

  韩章点了点头,继续道:“赵宗全其人,臣也曾有所耳闻。他在禹州任团练使,一直都是低调得很,行事谨慎周全,不敢逾矩。

  如今却突然暴起发难,拿下知州李鉴。虽是为民张目,大义凛然,但怎么看都不似他的性格所做之事。”

  老皇帝哈哈一笑:“这八成就是盛长桢的功劳了,能激得赵宗全出头,也不知他到底使了什么手段。这个盛长桢,倒是鬼灵精!”

  玩笑过后,他又看向韩章,沉声道:“盛长桢得了账本,赵宗全这才能占住大义名分,擒拿李鉴等人。盛长桢在此事中也算立下功劳。

  有功就当赏,韩爱卿你说,赏他些什么好呢?”

  韩章躬身道:“全赖陛下圣心独裁。”

  老皇帝笑着摇了摇头,自顾自地思索起来,抬头喃喃自语。

  “调他回来升官?盛长桢才出京没多久,骤然调回来,有朝令夕改之嫌,不太妥当。

  赏赐金银珠宝?他抄了朱贵李鉴的家,见过金银财宝无数,恐怕也看不上这些俗物了。

  欸,有了!”

  老皇帝两眼放光,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不由地喜上眉梢。

  韩章看向老皇帝,他此刻也被勾起了好奇心,想看看他到底如何赏赐盛长桢。

  老皇帝先是命内侍取来了纸墨笔砚,待内侍展开纸张,磨开墨锭之后,老皇帝就提笔写了起来。

  坐在阶下的韩章努力伸长了脖子,想去看老皇帝到底写了些什么。

  老皇帝凝神运力,挥毫而就,缓缓写下两行大字。

  “三元世间有,六首世间无!”

  写完,老皇帝搁下笔,举起纸仔细打量。端详了一会儿,老皇帝怅然自语:“到底是老了,笔力也降了几分。”

  不过很快他就扫去了坏心情,有些兴奋地问韩章:“韩爱卿,你可知盛长桢籍贯何处?”

  韩章略一思索,就开口答道:“应在江宁府宥阳县。”

  “好!”老皇帝大手一挥:“就让宥阳县令以朕的御笔亲题,在宥阳立一座牌匾!”

  韩章有些惊讶。赐下御笔题句,这份尊荣,多少老臣都不曾享受到,盛长桢初入官场,居然就得到了官家如此厚爱。

  他突然明白了老皇帝的心思,在老皇帝心里,对盛长桢绝对是青睐有加。

  当初默许盛长桢出京,也是有避免他卷入党争的意思。观政天下,则是怕盛长桢年少轻浮,想要借此磨砺他。

  如今赐下御笔亲题,更是向旁人显示盛长桢圣眷之隆。如此一来,无论日后登基的是谁,都不会忘记盛长桢。

  老皇帝这是在为下一代君王储才啊!

  一念及此,韩章对盛长桢这个年轻人也重视了起来。

  其实老皇帝的心思,韩章已经猜得差不多了,盛长桢就是老皇帝为他嫡子准备的首席大学士。

  盛长桢足够年轻,如果老皇帝死前生出了嫡子,待嫡子长大之后,如今的三位大学士基本都将要凋零。而盛长桢那时却正值壮年,正好可以辅佐老皇帝的下一代。

  可惜,老皇帝并不知道,他终究生不出嫡子,兖王邕王则与盛长桢各有仇怨,无论谁登基都不会重用盛长桢。

  盛长桢的前途,终究还是要靠自己来把握。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