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节 新置三行_春秋之晋国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干部所需,当三军将佐出现空缺,首先便从三行将中选出。

  那三行将的首任人选是谁呢?经六卿会议研究决定,由荀林父为中行将,屠岸击为右行将,先蔑为左行将。我们来看看这三位仁兄是何许人也。

  这里我们再强调一点,关于晋军三军以及三行,其将佐情况,一定是笔者要认真介绍的,因为晋国政坛的主要力量便在这三军三行。

  当然,军制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无论是晋国六卿、八卿、十卿、十二卿,这些卿级牛人都是军里的帅佐,晋国实行的是全面的军政合一制。

  荀林父,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593年,荀氏,名林父。说到荀氏,我们便会想起晋献公时代的那位献上假道伐虢妙计的荀息。荀息在晋献公去世前被任命为执政大臣,受晋献公托孤重任。

  但可惜由于晋国上下恨透了当时害死世子申生、逼走公子重耳和夷吾的骊姬,当时大臣里克和邳郑父发动政变,除掉骊姬一党,荀息被作为辅政大臣,在两任幼君先后被里克杀害后,自杀殉君。

  一位极具谋略且忠君爱国的晋国重臣死于权力斗争,令人唏嘘不已。

  荀息是晋国荀氏家族的始祖,源于西周王室姬姓,周文王之子原叔的后裔,原名叫原黯。后来,晋献公灭了荀国,将荀邑赐于原黯为食邑,于是原黯以荀为氏,这便是荀氏渊源。

  荀息死后,其子荀逝敖受影响,基本默默无闻,但仍为晋国大夫。荀逝敖共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为荀林父,晋文公即位后,荀逝敖已经去世了。

  狐偃认为荀息死于奚齐、卓子之难,忠节可嘉,宜录其后,以励臣节。文公准奏,于是起用了荀息之孙、荀逝敖长子荀林父。现在先轸推荐荀林父为中行将,后人以其官职为氏,这便是晋国中行氏的来历,荀林父也成为晋国中行氏的始姐。

  荀逝敖的二子叫荀骓,后来当上了晋新下军帅,食邑在程邑,成为晋国程氏家族的始祖。荀逝敖的三子叫荀首,后来当上了晋中军佐,食邑在智邑,成为晋国智氏家族的始祖。

  所以说,后来的晋国三大家族的智氏、程氏、中行氏均出于荀氏,而荀氏源于王族姬姓,这便是复杂的晋国大家族中的荀、智、程、中行的族系。笔者是一定要理清这些家族渊源的,这对全面深入了解晋国历史有着很大的帮助。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