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节 形势逼人_春秋之晋国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君郑穆公;燕国,国君燕襄;许国,国君许昭公;邾国,国君邾文公;杞国,国君杞桓公。此外还有一些滕国、小邾国等。阵势相当强大,但很快,这个脆弱的中原联盟便支离破碎了。

  再是晋国的敌手,楚国和秦国。楚国此时的国君是楚穆王,这是一个弑杀了其父楚成王而当上的楚王,年轻有为,对晋国一直虎视眈眈,采取的是针锋相对的强硬政策。楚穆王一直想着与晋国干一架,由此来决定谁是真正的江湖老大。

  秦国国君是秦康公,秦康公本想着与晋国实现和平相处,以稳固秦国东部边境,从而专心对西戎用兵。但晋国在令狐突袭了一心示好的秦军,终于使秦国抛弃了对晋国的幻想,从此与晋国真正死磕上了。为了对付晋国,秦国与楚国实现了结盟。

  最后是当时还没有在春秋江湖露脸的吴国、越国、徐国等东夷南蛮等国,这样的国家很多,舒国、六国、庸国、钟离、巢国等等。这些国家,此时的晋国是看不上的,因为太遥远了,只能是在楚国的势力范围内。

  晋国还有一大群敌人或者说是潜在的敌人,那便是戎狄部落,这些部落,象伊、潞等族与晋国还算友好,本来北方的翟国也是晋国的友好邻邦,翟国由于狐射姑流亡在那里,所以近些年来对晋国的态度大变,可以说已经成了敌人。

  其余的戎狄部落,包括长狄、白狄、赤狄等等,许多虽然说是晋国的敌人,但实际上也正是晋国的势力范围内,随时可以吞进肚里的那种。

  现在,由于晋国持续的内乱,晋国的敌人们开始蠢蠢欲动了。比如秦国,先是在公元前619年攻取了晋国的武城,然后见晋国内部混乱,开始谋求分化晋国的盟友。

  史料记载,秦国居然派出大将白乙丙出使中原各国,春秋第一次记录了秦使白乙丙曾经出使鲁国,而且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给鲁国人留下了良好印象。可以肯定的是,秦使白乙丙既然到了鲁国,那也一定是到过陈、蔡、郑、卫、齐等国。

  这是秦国为了战略需要,在明知晋国是诸侯盟国的情况下,仍旧实行分化晋国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极有可能是流亡在秦国为大夫的先蔑或者士会的主意!

  由于秦国攻占了晋国的武城,赵盾当然也不肯示弱,于公元前617年春再次率军袭击了秦国,占领了秦国的少梁。

  关于少梁、梁国,我们在讲秦国风云时讲到过了,这是一个可怜得小国,因为它是自取灭亡的,于公元前624年被秦国所灭。

  秦国一看晋国攻占了自己的少梁,于是,秦康公亲自率军再次报复,攻占了晋国的北征。

  反正,这种攻占对方领地的事,这几年时有发生。但对赵盾来讲是苦不堪言。

  除了秦国无休止的骚扰外,楚国也动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