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节 邲地之战(6)_春秋之晋国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锜是晋国第一猛将魏犨之子,魏犨是晋文公时代的牛人,他是以后战国时代的魏国祖宗。与他父亲一样,魏锜也是一个火爆性子,他见楚将能来晋营耀武扬威且全身而退,真是晋军的奇耻大辱。

  魏锜立即求见荀林父,要求前去楚营挑战。人家是致师,自己是挑战,致师与挑战不一样么?是的,不一样。

  致师是单车行动。哦对了,到了秦汉以后,随着骑兵的举起,战车逐渐被淘汰,将军们往往是骑马作战,所以我们在三国里经常看到单挑的场景。一方派一员战将出来,单骑挑战,对方就也出一员战将接战。双方大战N个回合,然后一方取胜,直接提升士气,然后大军掩杀,往往取得大胜。

  当然,这里的小说意味太重,真正的战争,哪怕是秦汉以后,单挑取胜只是一个提升己方士气的作用,如果在排兵布阵或者兵力相关悬殊的情况下,哪怕是单挑取胜也不见得整场战役便会取得胜利。

  否则,象吕布、关羽这样的超级猛将,只要一露脸,对方便败了,这是不可能的。

  春秋时期的单挑,就是致师,单车挑战,而一辆战车标准配置是三人(步卒不参加致师)。

  那挑战呢?挑战比致师的规模要大一点,是挑战者率着自己的一支小分队前去敌营挑战。当然,这支小分队的组成人员那都是高手级别的,人人都是勇士,平时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相当于一个特种部队性质的战斗小组。

  魏锜要求去挑战,就是准备带着一支小分队前去楚营,他咽不下楚军致师得手这口气,他要扳回一局,规模要大一点。

  “胡闹!”荀林父怒了,自己作为中军元帅,还没下定最后的决心,主要领导都在研究到底是撤还是打的问题,好不容易楚军愿意讲和,双方基本确定了盟誓的时间了,你们这些家伙就搞事情了?挑战?挑战那不就意味着向楚军通告:来来来,我们打一场吧?

  魏锜哪里知道元帅此时还不想打这一仗?人家都欺负到自己军营了,元帅你几个意思?自己就这样触了一个霉头算了?

  当然不算,你荀氏没种,咱魏氏可是有骨气的。

  “那,元帅,既然不与楚军决战,那末将就请示作为使者赴楚营,请求他们来早点盟誓如何?”魏锜对荀林父道。

  “嗯,这还差不多,去吧,不要停留太久,只要表达我们晋军也不愿意与楚军开战的意思即可。”荀林父嘱咐道。

  魏锜走了,既然不是去挑战而去表达盟誓的,那就不带人了,魏锜也就一乘战车出发去楚营。

  魏锜到了楚营,见到了楚庄王,大声道:“要打,那就趁早,别在这里磨叽好不好?”

  这叫请人家来盟誓啊?这直接就是送上口头战书了喂。

  魏锜心里头对荀林父恨得牙痒痒的:你个荀林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