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七章 风雷激荡 第八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局。

  大战即将开始之际,突然把整个攻击策略完全改变,由外线作战转为内线作战,这是兵家大忌。

  大将军李弘、尚书右仆射田畴和两府长史余鹏显得非常犹豫。陈群、袁涣和司马懿虽然去年曾跟随大将军出战大漠,但参加这种几十万人的大战,他们还是破天荒头一次,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敢说。

  “冀州有邯郸七座军大营七万大军,北军有四万人马,从塞外南下的铁骑有三万五千骑,我们总共有兵力十四万五千人。”余鹏开始扳手指头算帐,

  “如果大军渡河南下,前后需要征调民夫大约七十万到八十万人,也就是说,这场大战约有一百万人需要消耗钱粮。”去年大将军征战大漠,牛羊和草料都是由匈奴人、鲜卑人、乌丸人等胡族诸部提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朝廷财赋负担。

  另外,自从朝廷实施新兵制后,除了虎贲羽林和南北两军外,其余十八座军大营的士卒都不再发放军饷。

  新的田制和赋税制度实施后,各郡县府衙的日常开支和官吏们的俸禄也由他们自己解决。

  这三个改制给朝廷节省了大量的财赋。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年才打得起这一仗。

  但钱是省下来了,粮食却省不下来。按照新的赋税制度,百姓们的力役由每年三十天改为二十天,这二十天内的口粮由民夫们自己带。

  超过二十天后,朝廷就要给民夫们支付报酬提供口粮。仗打得越长,朝廷的负担就越大。

  另外,还有十四万五千大军的口粮。打仗的时候,士卒们一天吃三餐,粮食消耗大大增加。

  根据大司农李玮大人的预测,如果我们四月中开始渡河作战,朝廷财赋尤其是粮食数量,即使加上今年五月收割的粮食,我们最多只能支撑四到五个月,大军在十月之前必须结束战事。

  不过,依照叛军的情况推测,我们在四到五个月内未必能在中原站住脚。

  最后的结局可能是兵撤河北,一无所获。(本朝的徭役分两种。一为力役,一为兵役。

  到了服徭役年纪的成年男子除了服兵役外,还要服二十天的无偿劳役,从事地方的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等劳动。

  因役人轮番服役,所以叫作

  “更”,役人叫作

  “更卒”。)叛军人数大约在十五万到二十万人,所需民夫大约在八十万人左右,消耗也非常大。

  但以关东、荆州、豫州、扬州、徐州等地的财赋来看,他们完全可以支撑五个月以上。

  关东、豫州、徐州过去就是本朝的富裕之地,田地多且肥沃,又因为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灾祸,造**口大量死亡和南迁,人少田多,恢复起来自然要比人多田少的河北要快。

  至于荆州和杨州,以及徐州和豫州的南部郡县,都是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