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三十九章 末路(一)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仓有出生于南阳郡蔡阳县,赫赫有名的后汉帝乡,一百多年前,中兴大汉的光武皇帝便是出自蔡阳县,蔡阳郡的老人们每每吹嘘,便是喜欢提到当年听他们的祖父辈讲述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光武皇帝的传说。

  那位起兵三载而为天子的传奇,正彰显了大汉的昭昭天命。

  只是于仓有而言,这个故事太远,太假,太无趣,也没有任何意义。他所处的时代已经和老人们不同了,大汉国力日衰,放眼天下,便是烽烟四起、叛乱不断,而若是具体到某地某人,则是祖祖辈辈传承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显然是往坏的方向变了。

  所幸南阳毕竟是南都,天下重镇,与汝南、颍川、河南构成了中原最繁华的区域,在这生活,大部分人初始还是能保持基本的温饱,这也就够了,对比起外间不断逃来的难民,南阳人终究还能维持一分帝乡的颜面。

  在老人们口中,这是光武皇帝的遗泽,是大汉没有忘记他们这些最忠诚的子民。而在仓有看来,这不过是慢性死亡,毕竟南阳虽然对比外间稍好,可比起几十年前,完全称得上每况愈下。

  他姓仓,并非那位仓颉传承下来的大姓,也没有什么尊贵的上古血脉,而是他祖父,一名世袭的仓吏以极具大汉特色的方式给自己取了一个姓,“仓”。

  而他自然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的吏职,成为了一名仓吏,为蔡阳县管理一座粮仓,这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虽比不得三职官员,五曹掾吏,但也能有几分薄面。

  作为粮仓的管理员,从仓有的父亲开始,就一年又一年的看着原本堆满了粮食的仓库慢慢变得空虚,仓有的名字,正是寄托了他父亲最深沉的渴望。虽然这些粮食不是他们的,但世代为仓吏,对于仓廪的感情非比寻常,看着空荡荡的粮仓不啻于在他们的身上用刀剜肉。

  只是他们也做不了什么,与送粮的人交谈,也只了解到百姓多有逃亡,土地荒芜,再加上朝廷征战征用粮草,县里能留存的粮草也就越来越少。能听明白这些原因已经废了老大的劲,而小小的仓吏,自是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些。

  中平元年,天子改元,庆祝平定了黄巾,寓意四海中兴承平。不少人为之欢呼,认为平定了黄巾之后,朝廷能够腾出手来恢复民生。

  然而在第二年,仓有管理的仓廪外面聚集了数百名衣衫褴褛的难民,仓有发誓自己从来没见过这般凄惨的场景,这些人是冲着粮仓来的,他们有人好言相劝,有的苦苦哀求,还有的恶意威胁,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仓有能够开仓放粮。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且不说仓有没有这个权力,只说粮仓内的存粮数量,都不容许任何人肆意挥霍。

  很快,县里的衙役到来驱散了这些人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