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四章 超擢(求订阅!)_大宋枭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南下之际,只有陛下亲自赏赐蔡观察及金吾军将士,才能鼓舞前线的将士,才能鼓舞咱们大宋现在低落的士气。”

  白时中此言算是说到了赵佶的心坎里去了。

  一直以来,赵佶最讨厌的就是祖制,不,应该说他讨厌一切限制他的东西,他喜欢自由自在,他喜欢唯我独尊,在他的观念中,大宋的一切都要服从他的意志,不论是相权,还是兵权,都得服从他的皇权。

  所以,范致虚刚刚其实已经触犯到了赵佶的逆鳞——在危急时刻,他可以让童贯代他行使一下皇权,但他的臣子必须要清楚的明白,那只是在情急之下的权宜之计,并不代表童贯真是皇帝,这是绝不可以含糊的!

  因此,赵佶开口道:“此事不要争了,事急从权,如今东南的形势可谓一日三变化,等到童爱卿到秀州,可能蔡爱卿都已经将杭州收复了,所以,此事不能等,当速赏、重赏!”

  不等范致虚再说话,赵佶就问白时中:“依蔡爱卿此次所立之功,当如何升赏?”

  白时中道:“当升中侍大夫,至于如何赏赐,官家可酌情定夺。”

  众人一听,全都是一阵震惊!

  中侍大夫,又叫景福殿使,武官第七级,正五品。

  这已经是武官能达到的最顶尖的高官之一了。

  蔡仍只要再升六级,就能达到武官的最高一级——太尉。

  而且,别忘了,这只是正常升官,不是赵佶想给、并且已经说出口的重赏——赵佶既然已经发话了,那么,金口玉言,最起码也得在这个基础上再升三级。

  这样一来,蔡仍就会升到武官第四阶——宣正大夫。

  虽说宣正大夫也是正五品,但这个级别的武官,在整个大宋,都不会超过二十个。

  说得再形象一点,陕西六路的那些帅臣(即诸路安抚司的长官),也最多不过这个级别。

  再考虑到蔡仍才二十岁的年纪,赵佶都不禁有些迟疑了,不知道该不该揠苗助长?

  这时,兵部尚书方琼出列,道:“我大宋如今能战之将,尤其是统兵大将,无不年过五六旬,有甚者,已年过六旬、七十,待这些能战之将老去,何人来率领大宋百万大军守卫咱们大宋,何人来率领咱们大宋百万大军为咱们大宋开疆拓土,所以,陛下,是时候培养年轻的统兵大将了,而蔡观察,已经充分证明过了他自己的才干,臣觉得可以重赏。”

  北宋王朝的兵部其实没有多少实权,主要是起草一些各地兵营文书、粮草往来、中下等兵种嘉奖、训练新军等,曾短暂出任兵部尚书的苏轼就曾言此职无权:“武选隶于天官,兵政总于枢辅,故司马之职,独省于文书。”

  也就是说,北宋王朝的实际兵权归于枢密院。

  因此,方琼主政兵部,虽有报国之志,奈何处处受制于宋朝的制度和机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