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九章 形势大好(下)(求订阅!)_大宋枭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住?”

  韩昉针锋相对说:“大宋出兵北上,目的是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中原故土,大宋想要收回去也可以理解。而女真则不然,女真就是要亡我大辽宗庙,这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即使我们遣使去交涉,也肯定不会有好结果。所以向女真称臣只不过是左相公的一厢情愿罢了。至于蔡仍,其野蛮程度丝毫不逊色女真人,强占我辽国皇室之女,云地达官贵胄被他杀了十之八九,实非君子。再对比大宋赵天子,那是人所共知的敦敦君子,对人宽厚,即便臣下犯了大错,也不深究。”

  一众大臣听罢二人之言,议论纷纷,交头接耳。

  他们有赞成降金的,有赞成降宋的,有赞成降蔡仍的。

  惟有萧干和耶律大石沉默不语。

  萧普贤女见一众大臣都赞成投降,没有人主张拼死守城抵抗到底,心里不禁一阵难过,也一阵疼痛——从内心深处来讲,萧普贤女是坚决反对投降的,她虽然是一个女子,但性格刚烈,主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可是——

  现在大臣们都建议,向大宋或者是向大金亦或者是向蔡仍称臣求和。

  萧普贤女想了想,决定顺水推舟——萧普贤女觉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缓兵之计,可为今后进一步谋划赢得更多时间。

  萧普贤女说:“大家不要争了,我看三者皆可取。对大宋和大金以及金吾军,我们都派出使者求和,纳款称臣,它们三家谁先接受,咱们大辽就投靠谁,大家以为如何?”

  众臣齐声说:“太后英明。”

  萧普贤女望向萧干和耶律大石,问:“你们怎么看?”

  萧干已猜到了萧普贤女的用意,所以微微一笑,然后说道:“臣无异议,一切且听太后旨意。”

  耶律大石也没有提出反对,他也明白萧普贤女的用意。

  不过——

  与萧普贤女和萧干相比,耶律大石考虑的要更深远一些,他想:“以现有的兵力要想抗衡金军、金吾军以及宋军三面夹攻,取胜的可能性几乎等于是零,所以必须要早做打算。”

  其实——

  关于退出燕京之后的去向问题,耶律大石和萧干私下里其实曾沟通过。

  不过两人的观点有些分歧。

  耶律大石通盘考虑过后,认为他们应该向西去,去夹山投靠耶律延禧——在耶律大石看来,耶律延禧手上还有数万大军,而且,不论西夏,还是几个还忠于大辽的达旦部族,都有可能借兵给耶律延禧,甚至就连蔡仍都有可能会借兵给耶律延禧,如此,双方合并,未必不能东山再起。另外,西部地区,地域广阔,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可以使他们的战略纵深大大曾加。

  萧干则认为应该向北,去奚族居住的区域,他认为,那里有群众基础,便于扩军和生存——萧干对耶律延禧已经失望透顶,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