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二章 得贤治定_大宋枭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赵佶登基初期,徽宗一朝的情况一度还很不错——内有蔡京主掌国政,增加国家财税收入。外有童贯领兵攻略,连取湟川等数个边地州郡,和西夏与辽国的交涉都从消极防守转向了积极进攻。一时之间竟然隐隐有中兴之象。

  然而——

  随着文治武功都达到了一个不错的高度,赵佶开始飘了。

  赵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艺术家皇帝,对园林景观有发自内心的爱好。

  蔡京第二次任相之后,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认定:只有讨好赵佶,让赵佶高兴,他才能一直拥有权力。

  于是,蔡京开始逢迎赵佶的爱好,在东南几个路专门设立应奉局,搜罗东南的奇花异石运往东京汴梁城用来装饰内宫。

  这就是明代小说《水浒传》当中屡屡出现的花石纲。

  在唐宋两代,纲指的就是成批运输的大宗物资。物资囤积起来了之后,进行集中运输(主要通过水路),就是纲运。比如花石纲,以十艘运输船的货物为一纲。

  其实——

  在蔡京的立场上,所有的花石纲都不应该征收,而是应该以合适的价格进行采买。

  但在宋朝的官僚行政体系下,一切国家行为都成为贪官污吏敛财的方便之门。

  结果就演变成,官府千方百计的探听民家哪里有奇花异石,一旦查实,马上查封。乃至于拆房扒屋,敲诈勒索。民众稍有抵抗,立马投入监牢。无数中产之家为之倾家荡产。

  花石索取到手之后,又要通过水路运往东京汴梁城。

  为了使纲船通行无阻,甚至拆毁桥梁,破毁城郭。

  运输途中,官吏又强行征用大量商船和向汴京运粮的漕船。

  船队沿途骚扰两岸百姓,强使供应差役,民众苦不堪言。

  截至到目前为止,花石纲已经陆陆续续搜刮了十五六年,这成为北宋朝廷在东南的最大弊政。

  而实际上,北宋朝廷因为要维持行政和兵政体系,开销本就特别大。

  再加上赵佶这个皇帝的大肆铺张浪费、穷兵黩武,即便蔡京等人再能赚钱,也慢慢入不敷出了。

  没办法,蔡京等人只能变相的增加民众的税收。

  像:

  和买——合买原是北宋朝廷提供给农民的一种贷款,春天放钱给农民,秋天收取丝绢作为回报。到后来国家春季不放钱,秋天也照收丝绢不误,成为杂税之一。

  折变——北宋一朝出于实际需要,有的时候会将征收的实物赋税折变为其他物品,比如以钱折麦,以钱折绢等等。

  支移——指农民必须将缴纳的谷物丝绢等运到官府指定的地点交纳,如果不想改变缴纳地点,则必须多缴纳一笔运输费。

  头子钱——指与官府府库发生帐目往来的时候缴纳的一笔额外费用。一旦缴纳赋税,则必然加收头子钱。

  而这些还不算最基本的税收——田赋。

  田赋包括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