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2章多尔衮入瓮_武布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尔衮被受惊的马匹甩落下马,几名清军顿时一拥而上,用身体护着多尔衮。

  炮击过后,岸边到处都是清军的残肢断体,队伍一阵骚动。

  这时亲兵散开,多尔衮从地上挣扎着站起身,不发一言的翻身上马,直接挥舞马鞭便往西奔驰而去。

  何洛会等人见此,面面相觑,他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忙招呼道:“快!跟上摄政王!从上游渡河!”

  岸边的清军顿时呼啦啦的跟着多尔衮,转向朝西面急走。

  吴三桂见此不禁出了口气,急忙招呼大军向西急奔。

  一时间,十余万人马争先恐后的向西跨过大运河,前往淮河中游选择渡河地点。

  现在多尔衮别无选择,只能向着高欢预设战长奔去,寄希望于能够孤注一掷,冲破高欢的阻拦返回山东。

  淮河下游,自淮安开始,因为有黄河之水灌入,所以江面很宽阔,能够航行大船。

  淮河上游水量则少了许多,河道也不如下有宽阔,清军有机会过河,而徐州段黄河,因为上游决口水量减少,河中不能行大船,不会有梁军水师阻截。

  这对清军而言,是最后的机会,不过高欢已经摆开阵势,等着他们了。

  多尔衮意识到,自己可能浪费了时间,心急之下带着清军又仓惶西奔,避开黄得功守卫的泗州,来到淮河中游的五河县,并于此搭建浮桥。

  清军在淮河上搭建了三条浮桥,全程没有梁军阻拦,可是却令清军更加不安!

  这时清军士卒拥挤着过河,何洛会不禁提醒道:“王爷,大清勇士连日奔波,大家都有些疲乏,是否休整一日,在与高欢决战!”

  多尔衮黑着脸摇头,“南面的蛮子立刻就会追上来,本王已经浪费了几天时间,继续等下去,只能让高欢准备更加充分。现在我们必须立刻北上,冲破高欢的阻拦!”

  何洛会闻语遂即不再多言。

  这时多尔衮看了在渡河的清军一眼,一边拔动缰绳,一边吩咐道:“让吴三桂烧毁浮桥!”

  语毕,多尔衮便夹动马腹,汇入大军之中,进入了高欢的预设战场,走进了骑兵的死地。

  这时在清军渡河处三里外,几名梁军斥候看着清军渡过淮河进入了包围圈,又见江面上清军点燃大火,烧毁了浮桥。

  “鞑子入瓮了,速去禀报!”为首斥候顿时急声吩咐。

  不多时,树林中数骑兵奔出,飞速离去。

  泗州城。

  这里距离清军渡河之处最近,不过黄得功兵少,不敢轻举妄动。

  在得知清军渡河后,他只能一面在泗州搭设浮桥,准备船只,一面派人去通知丁启睿,让其速度北上。

  这时,黄得功站在泗州城上,目光南眺,清军已经北上,他只有一万人,不敢尾随其后,只能等待扬州的三万兵马过来,然后合兵一处,尾随清军北上,夹击多尔衮的清军。

  眼看着清军已经渡河,还没见丁启睿过来,让他不禁有些焦急,怕贻误战机,让多尔衮冲出去。

  这时,黄得功一咬牙,正准备不等了,自己先一步北上,部将黄蜚匆匆奔驰到城下,朗声喊道:“大帅,丁督师兵到了!”

  “好啊!”黄得功一拳砸在城墙上,然后急不可耐的匆匆下城,直接翻身上马,对着早就收拾好行装的属下,怒吼道:“儿郎们!此战必胜,随我出击!”

  语毕,纵马从北门出城,直接疾驰着从浮桥过河,身后一万人马紧随其后,小跑着过河,追着清军的尾巴而去。

  嘉山县。

  六万梁军沿着官道,正向五河县前进。

  这时,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军,一队斥候逆着人流,奔至袁宗第身前,翻身下马,单膝禀报:“报!鞑子以从五河县过河!”

  袁宗第勒住马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看向身边诸多将领,个个都喜形于色。

  梁军被清军打了这么久,终于轮到他们出手了。

  “好啊!多尔衮自己钻了口袋!此战必胜啊!”袁宗第朗声大笑,遂即话音一转,喝令道:“传令下去,大军加快速度,不能让一个鞑子逃掉!”

  军令飞传,数以万计的梁军士卒,顿时齐齐提起速度,头盔攒动,矛林起伏的向北急进,场面极为壮观。

  (求月票,推荐,追订)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