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9章八旗要跑_武布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李际遇,肯定无法奈何大清!”

  济尔哈朗听他这么说,心中稍安,“听了洪学士的话语,本王放心了。既然迟早会被高欢发现,那我们就快点转移吧!”

  洪承畴看着撤退的队伍,“王爷放心,奴才会安排妥当,一批接一批的转移。”

  清军如果撤退到关外,梁军就很难将他们包围歼灭,只能从南向北进攻,而清军身后有足够纵深,锦州守不住,可以退到辽河平原,辽河平原守不住,可以继续后撤。

  这样一来清军便很难被一次消灭,而这点是高欢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在北征结束后,高欢巡视山东,组建北洋水师的目的,就是跨海渡辽,趁着清军主力在关内,先把关外给占了。

  这样一来,清军就无法退守关外,可现在洪承畴先组织清军向关外撤退,便会打乱高欢的计划。

  如果高欢知道清军北撤,必然会立刻发兵追击,不会允许清军向关外转移人口和物资。

  洪承畴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希望能够秘密转移,尽量拖延被梁国发现的时间。

  北京城外郭,随着洪承畴征调各州县的民夫,前来加固城防,大批百姓被安排在外郭城内,造成城中人员聚集。

  这时在临近正阳门的街道旁,梁国军情司的校尉黄廷坐在酒肆里,目光盯着正阳门。

  此时正阳门上,占满了清军,城门外也有清军维持秩序,一队从沧州征发过来的民夫,正在清军的监视下进入内城。

  “站长!不太正常啊!这是第几批呢?”一名细作低声道。

  北京城墙高大,城内建筑等级森严,外城之中没有建筑高过城墙,自然无法看清内城的情况。

  黄廷看着鱼贯进入内城的民夫,皱起眉头:“确实有问题!这是第三批,前前后后已经有十万人进入内城,却没见出来的。而且,说是来加固城防,可满清连砖头都没准备!”

  “那他们这是干什么?”细作不禁疑惑道。

  黄廷沉吟片刻,冷声道:“先回去,等待策反官员送来情报,要是没人清楚,那就混进内城看个究竟!”

  这些年清军连战连败,国势倾颓,效忠于满清的汉族官绅,难免人心动摇。

  以前军情司在北京的情报,不好展开,可最近却有了很大的进展。

  这是因为以前满清只信任满人,还有辽东汉人,军情司即便策反了北方的汉族官绅,也难以获得核心情报。

  现在满人损失惨重,不得不重用汉人,让不少汉人能够接触核心,军情司也就相对容易获得情报。

  这时黄廷看了一阵遂即起身,在外城穿梭着回到据点。

  军情司的据点,在外城一处小巷,是个不太起眼的杂货铺,出售南边走私过来的笔墨纸砚,还有茶叶和瓷器,都是比较贵重,文官不可缺少的物品。

  黄廷回到杂货铺,便耐心等待,他早就发现异常,所以让人去通知被策反的官员打探消息。

  这时黄廷等到下午,一人来到店铺外,说出暗号,伙计连忙将人领到里面。

  来人叫陈名夏,乃是满清中汉人高官,他看见黄廷却没丁点高官的样子,像是个学生般行礼,“站长,查清楚了!洪承畴这个国贼,正将河北百姓往关外转移!那些白天进入内城的百姓,晚上便被清军押着,帮着八旗眷属推着大车,挑着钱粮和物资,从北城安定门出城,向关外而去了。”

  黄廷闻语一惊,“满清要跑!”

  旁边的细作立时道:“站长,必须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啊!”

  黄廷皱起眉头,“现在北京城只许进不许出,陈先生有没有出城的办法?”

  陈名夏摇摇头,“洪承畴怕消息泄露,早就封锁各门!现在每天只有民夫白天从南城进来,夜晚从北城出去。要出城的话,只能混在民夫当中,先进入内城,再跟着帮助八旗眷属运输家财的队伍,从北城出去,没有其它的办法了。”

  (求月票,推荐,追订)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