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65章改革开始_武布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会果断进攻,而达到七成以上,高欢则多少有些忌惮。

  此时,西军的实力,大概还不到乾朝的三成,可以说是严重低于安全线。

  因此张献忠支持改革,不过张献忠读书不多,可也不是那么好骗,作为一国之主,他还是知道,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国家的基本面。

  孙可望知道张献忠心中还有顾虑,而如果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么肯定会让张献忠产生动摇。

  他刚从乾朝回到西国,七年过去,人走茶凉,让他在西国已经没有班底,他要改革的话,只有得到张献忠的支持,才能够推行。

  “陛下!臣知道陛下觉得这是穷兵黩武。”孙可望沉声说道:“臣这个改革,确实只能短时间内提升大西的军事实力,不能长久维持。”

  张献忠微微皱眉,心道果然,他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你给朕一个解释。”

  方才大殿上,孙可望说不改革必亡,改革尚有一线生机,可如果改革之后的军力,无法长期维持,那就还是要灭亡,何必折腾一圈呢?

  孙可望也停下步子,解释道:“陛下,臣改革的目的,乃是短时间内,把大西的军力,提升到乾朝的七成,使得大西先渡过眼前的危机,走出亡国的危机。至于维持军力,则要看经济改革的效果,同时对外扩张,掠夺南方的资源,慢慢的提升经济实力,最终达到收支平衡。届时,大西便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张献忠眉头舒展开来,“朕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先把军力拉上来,让高欢不敢攻打朕,大西才有时间发展经济,扩充实力,逐渐达到收支平衡。”

  “陛下英明!”孙可望躬身行礼。

  张献忠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好,朕相信你,全力支持你改革。”

  “臣一定不负陛下的期望。”孙可望连忙再次躬身,把头埋进双臂之间,影藏自己内心的愧疚。

  高欢派孙可望的回来,目的就是搞垮西国的经济,在西国制造混乱,以便乾朝的进攻。

  西国与乾朝不同,乾朝经济发达,江南地区已经进入商品社会,使得乾朝富足,但社会结构反而不如西国稳定。

  西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除非遇见天灾,否则社会很难形成动乱。

  高欢要破坏西国的稳定,就只有唆使西国搞改革,搞军备竞赛,将农业人口拖入工业生产,减少农业投入,最后搞垮西国。

  张献忠不明白孙可望的险恶用心,将孙可望扶起,“可望,等大西强盛,摆脱了危机,朕一定好好赏赐你。”

  两人在花园中散步,又谈了一阵,张献忠便委任孙可望为议政王,总理西国的改革。

  孙可望上任之后,首先就是禁酒,意图减少粮食的消耗,可却导致酒价上升,百姓纷纷私酿,结果西国少了一笔税收,酿酒转到地下,不少人靠私卖酒水获利,形成了一个个新豪强。

  此外,他下旨将矿山收归国有,却又没给什么补偿,导致地方宗族的不满,而征发的几十万民夫大举开矿、冶炼,又造成了农业人口不足,改革不到一个月,西国经济便一片混乱。

  成都府,平东王府。

  孙可望的改革后,各地攻击他的奏疏,就像雪片一样,飘到张献忠的案头。

  他的一系列动作,造成大批百姓,脱离农业生产,都去从事与军事相关的行业,早成西国境内生活物资紧缺,引起各方的不满。

  若是事态继续下去,张献忠可能会顶不住压力,产生动摇。

  因此他必须联系上乾朝,让高欢放开与西国的贸易,让乾朝的货物进来,把物价压下去。

  这天,孙可望在王府内换了身衣物,便悄悄出了王府,来到城内的乾朝军情司的据点。

  在孙可望回到西国之前,就知道了乾国军情司的据点,不过那时高欢的指令还没有传到成都,所以他抵达后,并没有冒然接头。

  现在时间过去这么久,成都的军情司应该得到了高欢的指令,所以他前来接头,建立起与高欢的联系。

  “以前我没得选!”孙可望来到一间杂货铺的柜台前,低声说道。

  掌柜抬起头来,微微一愣,遂即眼睛放光道:“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求月票,推荐,订阅)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