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二二章 割裂(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满清禁锢的空气中,大部分学者都被困在了训诂考据之中,唯有两个人有创立‘新哲学’的梦想。一个是程廷祚,一个是戴震。”

  只不过,这个新哲学可能是根基的缘故,实在是有些难。

  既需要深厚的儒学功底。

  也需要眼见这些新事物、新发展、新思想、新思路。

  还要将而这融为一体,互不排斥。

  程廷祚要留在松江府,憋大,参悟,著书立说,融会贯通,不能瞎溜达了。这年月,岁数稍大,行万里路,容易死。还是留着身子骨在松江府完善理论吧。

  孟松麓这一次听从老师的建议,自南边北上,要看海州盐改的全程,是以才经过这里。

  从孟松麓的打扮上来看,就知道这个学派真就如刘钰评价新教旧教那样,叫喊着复古的,多半是改革派;反过来,改革派,往往是最原教的。

  这个学派本来就好武,虽嘴里喊着复古、古儒,可丝毫不妨碍他们把腰间的刀剑换成火枪,并没有佩三尺剑。

  孟松麓也是刚才听这些年轻人在那闲扯,听着颇有道理,甚至有种让他拨云见日的感觉,是以好奇,特来叨扰。

  一问才知,刚才说话的那个年轻人,竟和自己同宗,也是姓孟。

  不过,名字就没有那么文雅了,叫孟铁柱。

  再一问,得知这些人是要参加吏员培训,要去阜宁县那边的。

  远处的商人一听这个,心里不禁有些犯嘀咕。

  那边前一阵出了那么大的事,商人自是有所耳闻。

  商人心里对那些被处死的乡绅,颇有共情,只觉得兴国公这一次实在有点过了。无非就是倒卖了点河工粮食而已,多大点事?应该处以罚款就好,结果直接杀人,这就难免有些用刑过重了。

  如今这做买卖的,谁身上没有点烂事?坑蒙拐骗,都是寻常手段。自己卖私盐就不提了,往私盐里掺沙子、掺灰盐,不也常干?

  今日因为倒卖河工粮就被枪毙,自己若是觉得自己反正不倒卖河工粮便不当回事,下一次若是严抓坑蒙拐骗掺假走私呢?

  令商人没想到的,是这些穷学生的嘴里,一个个都对杀那么多人的事毫不在意,甚至压根就没讨论这件事做得对还是不对,似乎觉得这根本不是个值得讨论的事。

  包括那个刚过去搭话的书生,也压根没讨论杀人是不是有点过了这件事。

  相反,他们却在讨论,人已经杀了,之后怎么办呢?

  孟松麓心里有些好奇,不知道这些对事情颇有见解的孟铁柱对均田一事怎么看。

  他也没说自己的师从,只说道:“如今阜宁几县,劣绅尽除,朝廷当行均田之法。不知诸位对习斋先生的均田之说,可有什么见解?”

  孟铁柱一开口,就直接把孟松麓得罪了。

  “我倒是看过。大概看了看,只觉得全是扯淡。”

  孟松麓的脸色顿时有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